丰富的种质资源是种业进一步发展的“地基”,我国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护工作现状怎么样?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对于我国农业发展具有哪些意义呢? 种业,是一个必须“脚踏实地”的产业。科研人员只能依托已经发现的种质资源开展研究,然后再运用杂交、转基因等方式,才能得到需要的农作物或者是畜禽的新品种。
因此,搜集、储备足够丰富的种质资源是种业进一步发展的“地基”。种质资源的储备越丰富,科研人员施展才能的舞台也就更大。现有的中国国家作物种质库保存了52万份种质资源,长期保存的种质资源数量位列世界第一,在这里保存着国内已经发现的、所有的农作物的种子以及这些农作物野外“近亲”的种子。 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先后开展了三次全国性的种质资源收集和保护工作:1956年-1957年建国初期,老一辈科学家金善宝院士作为带头人向全国征集21万份地方资源作为战略储备。1978年-1983年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作物种质资源学科奠基人之一董玉琛院士作为带头人在全国补充征集和考察收集了19万份种质资源。2015年至今刘旭院士作为带头人计划收集特色地方品种及野生资源10万份。那么,这些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对于我国农业,都具有哪些意义呢?
目前,全新的国家作物种质库项目正在建设中。新的种质资源库将可以容纳150万份种质资源,预计在2021年8月建成并投入使用,这将为打赢种业翻身仗提供一个更加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