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建立粮食应急保障体系一样,抓好粮食生产和粮食减损都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意义更加重要。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是增强粮食生产能力的根本保障。今年,国家继续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在河南省尉氏县张氏镇,高标准农田里基本实现了5G智慧田间管理,村民通过标准化种植强筋小麦,亩产达到650公斤,亩均收入增加700多元。
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张氏镇党委书记 娄士强:现在浇水都不用进地,我们直接用手机一按都可以把浇地的问题解决了。各类需求的面粉我们全覆盖,价格上去了、产量也上去了。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产业经济室主任、研究员 钟钰:在我们调研过程中一些经营主体向我们反映,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提升粮食产能10%-20%。我记得在云南调研的时候一位专家向我们说,如果说建成高标准农田的话,每亩增产400斤不是问题。
高标准农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让耕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而为了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今年,国家还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在吉林梨树,80%的玉米地如今都采用了秸秆覆盖、免耕播种的黑土地保护性耕作,不仅增加了作物产量,还培肥了地力。
吉林省梨树县农技推广总站站长 王贵满:去年我们粮食产量是40亿斤,今年要超过40亿斤的水平,保护性耕作栽培是支撑我们粮食产量逐年提高的基础。
为了持续提升耕地保护和用地保障能力,多地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河北磁县通过荒岗荒坡综合整治项目,近两年新开发耕地7600多亩,曾经的岗坡荒地上,如今小麦亩产能达到1100斤左右。在内蒙古科尔沁沙漠腹地,通过沙地覆膜减少水分蒸发、沙地打井实现地下碱水灌溉等举措,使万亩沙漠变成了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