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记者从青海省高标准农田现场观摩会上了解到,“十四五”期间,中央给青海省下达高标准农田建设指标96万亩,届时全省高标准农田总面积将接近500万亩,项目区耕地质量将提升0.5个以上等级,亩均粮食产量提高100斤,全省粮食总产增加1亿斤以上,粮食生产能力将大幅提升。
青海省自2011年开始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截至2020年底,累计投入资金91.4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40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45%,有效发挥了重灾区少减产、轻灾区保稳产、无灾区多增产的保障作用。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亩均粮食产能增加10%—20%,稳定保障了全省100万吨以上的粮食产能,确保了粮食连年丰收。
高标准农田建设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程,也是一项事关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的民心工程。青海省委省政府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列为全省重点项目及为民办实事工程,2020年青海省政府印发《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强粮食生产能力的实施意见》,为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指明了方向。省考核办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纳入地方政府年度目标责任综合考核、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和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进一步压实地方责任。
通过综合施策,农田综合管护水平持续提高,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带动农田管理信息化建设,全省建设各级耕地质量监测点超过100个,通过全国农田建设综合监测监管平台,开展农田建设调度、耕地质量等级评价、上图入库等,有效推动了农田建设及耕地质量实现规范化、精准化、信息化。此外,高标准农田通过集中连片开展田块整治、土壤改良、配套设施等措施,解决了耕地碎片化、质量低、配套设施不齐全等问题,农业机械化率由10年前的47%提高至65%,亩均节水率10%以上,平均每亩节本增效约300元。
下一步,青海将突出高标准抓建设,加快构建规划体系,创新建设模式,突出高效率抓管理,加强运营跟踪监管,加快配套农田水利设施,突出高水平抓利用,突出高质量抓进度,力争到2022年建成高标准农田450万亩,到2025年建成500万亩,到2035年,全省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粮食产能明显提高。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