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新型装备作业效率是人工作业8至10倍,不仅可降低蔬菜生产成本30%左右,而且作业标准化程度高,每亩可增加收益300元以上。”江西省农科院工程所所长吴罗发向记者介绍。
为有效保障“菜篮子”工程,加快推进蔬菜生产机械化,努力提升蔬菜产业市场竞争力,提早备战春耕,近日,江西省农科院举办蔬菜全程机械化现场观摩演示活动,一批适应大棚生产的小型农业机械集中亮相。
只见一辆无人驾驶的智能小车沿着地上的感应线缓缓驶来,车上托着准备移栽的蔬菜苗,这便是江西省农科院研发的温室运输机器人。机器人的研发针对的是温室作业空间小、湿度大的特点,解决了以往大田机械难以适应的问题。“这个机器人采用轮式行走方式,以磁条导航,不受室内外光线影响,精度高、维修费用低。”吴罗发讲起机器人的优点。据了解,机器人通过三坐标六自由度的方向调节,实现了600毫米最小转弯半径,定位精度±10毫米。
运来了菜苗,接下来就要移栽了。两名技术人员推来了一辆“小拖拉机”,先是对准起好的垄,接着发动机器,并随着机器的前进不时将苗送至转盘,再由机器上的鸭嘴机构及镇压装置自动栽下,整个过程实现半自动。“这是蔬菜移栽机,能够把秸秆、大土块等切开或者压到土层下面,并同时具备滴灌功能。”吴罗发表示,移栽机可以将倒伏率控制在7%以下,移栽合格率超过90%,每小时的作业量超过4000株。记者注意到,不同于大田生产的自动移栽机,这个机械的个头更小、更加轻便,尽管依然需要人工辅助,但“无须弯腰”即可完成移栽作业。
蔬菜采收环节也有“武器”。一名工作人员推着叶菜收获机开始了采收作业。这台机器的前端就好像是缩小版的大型收割机,中端则是传送带,蔬菜随着滚轮的转动,在履带的运送下,直接掉进后部的筐中,完成采收。这个收获机还是一台“新能源”机器,采用纯电动模式,充电一次可以工作4小时,并且具有高度可调的割台,可满足小青菜、生菜、茼蒿、菠菜等大部分叶菜收获,总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江西省农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江西省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蔬菜机械化装备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不断显现。为进一步解决蔬菜生产“无机可用”“无好机用”“有机难用”的难题,有必要实施蔬菜全程机械化科技创新工程,紧盯蔬菜机械化薄弱环节,加快蔬菜耕作、种植、收获、管理等全产业链环节的新型装备研发及推广应用,真正实现“科技强农、装备强农”。
作者:李莉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莫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