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甚至带来数百万的价值?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北京市农机推广部门在北京市顺义区围绕蔬菜残叶烂果、大田作物秸秆、林果残枝、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探索出了一套无害化处理机械化技术模式,政企资源整合的运行模式,种养加循环的生产模式,让顺义区的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形成了独有的农业绿色发展“顺义模式”,该典型模式入选2021年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
农业废弃物全量化利用
“顺义模式”集成了农业废弃物收集、拉运、好氧发酵、有机肥撒施机械化技术,采用好氧堆肥技术,将作物干秸秆、畜禽粪污、蔬菜残叶烂果等农业废弃物按一定比例混合后联合堆肥,在好氧条件下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废弃物,生产生物有机肥料。产出的有机肥料回用于农田生产,用来种植玉米、小麦、蔬菜等农作物。待农作物收获后,一部分秸秆通过青贮、黄贮等方式加工为饲料,用于畜禽养殖,产生的畜禽粪污与另一部分秸秆继续用于生产有机肥,从而实现了种养加循环、一二三产融合。
每100亩蔬菜园区设一个废弃物收集点
“顺义模式”主要采用“农业生产者+经营性服务组织+有机肥加工厂+政策补贴”的运行模式,由专业服务组织负责农业废弃物收集拉运,有机肥加工厂负责后续处理加工。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村镇配合堆放-企业收集拉运”的运作方式,即政府通过作业补贴的形式,调动市场参与农业废弃物的收集拉运积极性,以此促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作长期平稳发展。
记者了解到,补贴资金主要用于分拣运送,由各村组织人员负责初步分拣,并运送至指定收集点,补贴资金按照实有蔬菜面积,直接补贴给各镇政府,每亩补贴40元;此外补贴资金还用于拉运及粉碎,由经营性服务组织负责废弃物的拉运及后续的粉碎加工作业,补贴费用为每亩160元,按照实际作业面积直接补贴给经营性服务组织。
在“顺义模式”的推广应用中,北京市农机推广部门负责模式构建和技术指导;区政府统筹协调资金和人员分配,包括补贴资金的管理、拨付、监督;各镇成立相应工作小组,负责向各村布置推进工作、审核各村申报面积、拨付补贴资金;各村委会负责按每100亩蔬菜园区设立1个废弃物收集点,安排专人负责分捡并运送废弃物至收集点;企业负责将废弃物清理干净并粉碎处理,最终制成有机肥。
“顺义模式”年均处理尾菜4万多亩
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正高级农艺师熊波向记者介绍,作业机具方面,通过农机购机补贴、优先配套高效设备等方式,扶持培育农作物秸秆处理相关企业。在国补和市补的基础上,由区里给予秸秆打捆机、秸秆粉碎还田机等秸秆综合利用相关机具额外补助20%,并逐步建立健全包括燃油补贴、农机信贷、税收优惠、农机保险等内容在内的政策扶持,推动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此外,相关部门还制作印发秸秆回收宣传单和环保袋,通过赠送农户环保袋和免费试用有机肥的形式,吸引农户了解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知识,避免农户在秸秆中掺杂石块、塑料薄膜等不可回收的废弃物。”
熊波表示,截至目前,该模式在顺义区年均处理蔬菜尾菜4万多亩,年处理秸秆等4.5万吨,畜禽粪便6万方,中药渣3000吨,林果残枝1500吨,效果十分明显。
年产4万吨 有机肥加工点利润可超过700万元
在“顺义模式”下,以有机肥加工企业每天加工200吨有机肥(含水率30%)为例,可消纳蔬菜废弃物200吨(含水80%),干秸秆30吨(含水10%),牛粪200吨(含水65%),同时根据需要添加腐殖酸、微量元素等辅料,再加上拉运费、机械作业费、人工费、后期包装费等,生产出有机肥的总成本为424.4元/吨。按有机肥市场售价600元/吨计算,每生产1吨有机肥利润为175.6元/吨,一个年产4万吨的加工点,年利润可达702.4万元,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