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春作首,六畜牛为先。从2001年开始,随着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牛的耕地作用逐渐被机器代替,转向肉用和乳用,牛的食用价值和影响也愈发突出,成了人们餐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美食。现在,肉牛产业被列入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9大重点发展产业之一,也是宁夏具有区域优势和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
宁夏六盘山,气候凉爽,光照充足,空气清新,饲草资源丰富,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绿岛”,发展肉牛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尽管如此,宁夏肉牛产业的发展并不十分顺利。“饲养技术落后、经济效益低、规模小、成本高”曾是困扰产业发展的重要难题。如何破解阻碍,突出重围?宁夏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光明大道又在何方?
优布局、调结构、扩规模、延链条、促融合。
2020年以来,宁夏重点实施宁夏六盘山区肉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强化基地建设、龙头带动、品牌引领、产加销融合,推动集群发展,将“推进扩群增量、规模化发展、加工能力提升,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强化金融扶持与技术支撑”等作为重要抓手,聚焦打造高端肉牛生产基地,强化规划引领,不断推动宁夏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出户入场(园)”破解农户养殖用地难题
午后,走进月牙湖肉牛养殖园,在二楼顶层俯瞰过去,远处牛儿们沐浴着阳光,在宽敞、干净的园里吃草、喝水、撒欢儿、发呆,时不时有小牛发出响亮的“哞哞”声。
“看我们的牛生活得多舒服!”银川市金马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玉礼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听他介绍,这些都与“肉牛养殖出户入园”政策分不开。
“以前我们养殖的地方小、密度大,牛粪堆积无法及时清除,而且清理了农民嫌臭,不清理牛又嫌臭。污染了生活环境,周围居民叫苦不迭,牛的生活空间又潮湿、卫生条件差,容易造成呼吸道感染、结膜炎等,真的是两头难。”回忆起去年连续7天的大雨,马玉礼仍然痛惜不已,“养殖场的雨一时排不出去,牛在狭小、潮湿的环境中患上了结膜炎,最终病情加重导致心肺功能衰竭死亡,15头牛就这样损失掉了,20万元一下子没了。”
如今,牛犊们搬进了新家,这里空气新鲜、空间干燥、密度小,是牛犊们理想的生活家园。马玉礼向记者介绍,牛犊住进标准化肉牛养殖场后,生病减少了,成活率从以前的85%上升至95%;日增重也加快了,原来一头牛养殖需要24个月,现在只需要20个月;养殖水平也大大提高,以前220头牛需要3个人喂养,现在430头牛一个人喂养绰绰有余。综合下来,平均每头牛能增效2000元。
截至目前,月牙湖肉牛养殖园已完成3352亩土地征收,入驻肉牛养殖企业9家,完成投资5000万元,建设了标准化牛舍、青贮窖、管理用房、围墙等规模养殖场基础设施,肉牛存栏5000头。据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九大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中也提出,宁夏将按照科学规划、合理选址、分区建设、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利用荒山、荒坡、荒滩、移民迁出区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等发展肉牛养殖,支持农户出户入场(园),优先保障养殖用地,提高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
牛群结构调整实现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牛群结构调整,这是从去年以来发生在宁夏壹泰牧业有限公司身上最大的变化。
“近两年宁夏肉牛行业相对景气,市场上的架子牛,也就是所谓的育成公牛,价格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较于去年,今年同等体重的架子牛上涨了3000元至4000元,像优良品种的西门塔尔牛价格再高500元至1000元。”宁夏壹泰牧业有限公司养殖场场长贺斌成说,高额的购牛成本会让企业效益流失,再加上现在肉牛的饲料成本也在逐年上涨,从长远角度看,只能通过养殖母牛发展自繁自育的形式,让企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突破传统的公牛育肥方式,通过调整牛群结构,扩大基础母牛养殖数量,保母扩群,实现企业对抗市场风险和可持续健康发展。
宁夏壹泰牧业有限公司购入了价格相对较低、耐受性强的新疆褐牛,经过牛群结构调整后,母牛达到3000头,有2000头新疆褐牛,牛群公母比从6.5∶3.5转变为3∶7,母牛比重翻了一番,去年产犊1300头,预计今年能产2500头。贺斌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们去年购牛资金花了2000万元,今年转成母牛,整体购入成本将减少了500万元,但是总的来看,经济效益还会提升10%至15%。”
还没有走到制作“压片玉米”的设备跟前,远远地就闻到了类似爆米花的香味,机器在轰鸣声中运行着,输出的成品堆成了一个两米高的金黄色小山包。“这是我们进口的设备,把玉米压制成玉米片,属于牛的‘特级食品’,原来吃1公斤玉米,牛只能吸收65%至75%,食用压片玉米后,牛的吸收率达95%以上,平均每头牛节省300元至500元饲料钱!”
据悉,宁夏将依托良种母牛资源优势,突出发展优质肉牛繁育,在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等优质肉牛产区,重点推行“家家种草、户户养牛、自繁自育、适度规模”生产经营方式,扩大养殖规模。同时持续扩大粮改饲范围,集中连片种植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全面推广全珠玉米青贮加工调制技术,促进种养结合、草畜配套。
良种繁育助推打造“高端肉牛生产基地”
“你看,这个就是我们杂交到三代以上的红安格斯牛,现在已经可以用于种用了。”宁夏犇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养殖场场长姜武指着眼前一处牛舍,向记者介绍。宁夏犇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目前核心种群已经扩繁到1500余头,主要用于选种选育,其中,黑安格斯牛有1000头,红安格斯牛300头,西门塔尔牛200头左右,整体能够实现种用的有700头左右。“今年我们主要改良的是黑安格斯牛,黑安格斯牛对环境耐受性强,改良后肉质有明显提高,体重能从500公斤至600公斤提高到750公斤左右,经济效益好,今年就能达到三代种用了。”姜武笑称,改良主要用于解决规模养殖场的牛源问题,这将是一场“持久战”。
2020年以来,宁夏积极推进良种牛繁育中心建设,推广良种冻精52万支,协同开展育种技术研究示范,联合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在海原县创建全国肉牛产业体系“一县一业”示范县;结合实施“三百三千”“节本增效”等技术服务行动,开展肉牛良种繁育、高效养殖、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与集成示范等。
下一步,宁夏将着力打造全国优质肉牛良种繁育基地和高端牛肉生产基地,提高宁夏良种供给和自主创新能力,开展西门塔尔牛改良选育与安格斯牛核心群选育,完善优质高档肉牛繁育推一体化技术体系,每年推广优质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冻精80万支;加强与国内外育种企业合作,全面开展肉牛良种登记、选种选配、生产性能测定等,扩大优质种群规模;实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支持建设良种繁育中心1个、良种繁育场20个、良种繁育基地两个等。(张国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