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观点 >

赋能全产业链 切实保障国人“奶罐子”

——

2022-05-24 14:18:18

4月26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发布。相比2016版指南,2022版指南中将奶及奶制品的推荐摄入量由每天300克调整为每天300—500克。其对整个奶业全产业链的影响将慢慢凸显,也对我国奶及奶制品从产品种类需求和产量供给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同时,在过去的15年中,中国奶业也在起伏跌宕中得到了较快发展,完成了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增长的转型。至2020年,我国奶牛养殖的规模化水平从2008年的20%左右增长至68%左右,机械化水平达到了100%,单产水平也从2008年的4吨左右提升至8.3吨。在品质上,生鲜乳的乳脂率、乳蛋白率等主要指标均处于较高的质量水平。

虽然已经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我国乳业仍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未来我国奶业如何加快精细化发展,构建碳中和、绿色、可持续养殖模式,保证乳制品的供应量,再创一个辉煌的15年?“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在很多方面进行提升。”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荷奶业发展中心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奶业发展要着眼全产业链,才能切实保障国人的“奶罐子”。

配套种植政策要完备

在李胜利看来,过去的15年中,我国奶牛养殖业的高速增长是在与土地相脱节即“种养分离”的模式下实现的。种养分离不仅推高了养殖成本,而且使粪污处理难度加大。而养殖规模越大,带来的环境污染风险就越高。“国内奶源基地建设时要重视种植业的基地配备,不但有饲养奶牛基地,还要有种植业基地,做到种养结合。”据李胜利分析,牧场实现“一头牛两亩地”就能解决种植优质青贮玉米的土地需求、降低饲养成本,同时让粪肥就地还田,从而真正把奶业做“活”。

“在生态环保政策越来越严格的背景下,土地供给已成为限制奶业未来发展的主要瓶颈。”李胜利强调指出,“种养结合”是奶牛养殖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科学规律。走“种养结合”的发展道路更能将奶牛养殖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有了土地,才能更好地便于牧场进行种养结合,国家应为奶牛养殖业出台相关的配套土地政策。此外,针对饲养成本问题,李胜利建议,完善奶价协调机制,通过行业协会、加工企业和养殖企业交流,对地方生鲜乳成本进行测算。

养殖模式要因地制宜

由于我国地大物博,东西南北中地区的养殖历史、饲料资源等条件都不同,所以在我国并没有某一种特定的养殖模式能够同时符合各地区的情况。因此,李胜利认为,各地区要根据资源的约束条件去选择更好的发展模式。例如,我国西北地区土地面积辽阔,能够给奶牛提供足够大的运动场,但北京上海等地由于土地限制和环保问题,则很难设置;另外,内蒙古、新疆、河南、山东等北部地区可以建设万头牧场,但南方很难集中开发1000亩集中连片土地用于兴建牧场。

“发展100头以上的规模化牧场是大趋势,但规模的具体大小要同时考虑纵向结合和横向发展。”一直以来,关于我国奶牛的养殖规模问题,业内的观点难以统一,对此,李胜利认为,纵向结合既要解决玉米青贮等饲料原料的自给问题,又要解决环保问题;横向发展要考虑牧场、加工企业和消费市场的距离半径。“如果单纯为了扩大牧场的建设规模,将奶源基地向西北地区过度集中,长期的北奶南运使得成本很难降下来,给奶业的碳减排也会造成一定的压力。”李胜利指出。

“奶牛的事儿”要提上日程

另外,奶牛是产奶的主体,要产出优质安全的奶,奶牛本身必须得健康。因为奶牛健康不仅是生产优质牛奶的基础保障,也与奶牛的长寿性和单胎次产奶量密切相关。但是当前我国奶业在提高单产和奶牛终身产奶量确实存在矛盾。“因为奶牛越高产,释放到牛奶中的钙元素就越多,就越容易得产后瘫痪等繁殖疾病。此时,如果牧场满足不了奶牛的营养需求,奶牛还会发生一些代谢性疾病。”据李胜利介绍,一般来说,奶牛在第3胎到第5胎时是一个产奶高峰期,但目前国内大部分奶牛不到3胎就被淘汰了。所以,为了寻求奶牛高产和长寿性之间的平衡,应该同时关注奶牛健康和奶牛单产的关系。“现阶段,把奶牛的长寿性利用到3.5胎或者4胎,单产保持在10吨左右,是非常好的。”李胜利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奶业发展也应该重点关注奶牛育种。目前我国奶牛的育种水平与欧美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未来可以通过全基因组测序等方式选择一些高产且长寿性好的品种,同时重点发展优秀的核心母牛群(核心育种场),提高基因选择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李胜利认为,尽管育种的道路长且投入大,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逐步解决“卡脖子”的奶牛育种问题。

上下游利益要联结

保证奶业可持续发展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是建立合理高效的利益联结机制。

2019年起,国内的生鲜乳价格在一段时期内维持较高水平,带动了我国奶源基地的迅速扩张。但是当奶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时,消费并没有同步增长,这导致乳企的市场增长空间随之缩小,奶源供应超过需求,造成奶价下跌。而“高奶价”是实现奶牛养殖的高效益的保障。据李胜利介绍,为了保证上下游的共同利益,目前我国大部分规模化牧场与乳企通过资本合作与整合的方式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这样,在奶价低迷时,乳企可以通过金融贷款、政策扶持等方式带动上游,维护上游的利益;在奶源紧张时,上游也可以优先保障下游乳企得到充足的生鲜乳,满足市场需求。在李胜利看来,此类合作机制的建立,是在正向引导我国奶业全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应该鼓励养殖牧场和乳企以此方式进行良性合作。

而作为企业提升管理不可缺少的一环,一站式服务在牧场发展过程中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一站式服务模式具有很大价值,但对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要求很高。”李胜利谈到,当前,我国更多的是单一供应商合作模式,一站式服务模式尽管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长远来看具有一定的发展价值,能够助力产业发展多头并进。但这种模式对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要求会比较高,每个企业和人员都不再是单一的服务个体,不仅要负责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对于产业链的其他环节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科学原理都要有所了解。提供服务的企业将作为牧场的服务商,同时更是牧场非常紧密的合作伙伴,关注客户的核心利益,帮助牧场生存与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的升级,奶业业态和牧场管理模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百姓对食品品质的要求也更高了。这种一站式的服务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较长时间的磨合,将会为奶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更大空间和机遇。”李胜利表示。

奶类消费习惯要长期培养

“从长期来看,消费仍是中国奶业发展的一个挑战,2021年我国人均奶类消费量快速增长,助推了奶业的发展。”在李胜利看来,未来,我国奶业能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国人能否养成喝奶的习惯息息相关。

此外,当前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意味着乳制品消费增长依靠人口红利拉动的效应逐渐减弱,尤其是新生婴儿人口从2016年1786万减少到2021年的1062万,持续下降的出生率将会直接导致婴配粉的总需求量减少,以婴配粉为核心业务的乳企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存量之争以及市场的重新洗牌。

李胜利强调,奶业发展靠消费驱动,国家要多鼓励牛奶消费,通过媒体宣传或专家讲解来科普牛奶的营养价值,消费者懂奶,才会更爱喝牛奶,中国奶业有了消费者,行业发展才会更好。(编辑 李闯)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食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内容、版权和其他相关问题,请速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热点排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