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条”短路 全球格局重塑
4月初,杰克·罗南(Jack Ronan)正在考虑宰杀自家的牲口。
罗南家族三代以来都在爱尔兰南部蒂珀雷里郡务农,他家农场的规模可以排进爱尔兰前十。不过,这还是罗南家族第一次产生宰杀牲畜的想法。
以前熟悉的日子,好像没法再“过”下去了。
欧盟国家有一半的玉米来自乌克兰,三分之一的化肥来自俄罗斯。由于俄乌冲突爆发,粮食供应紧张,能源和其他原材料价格大幅飙升,欧洲农民的饲料、化肥和燃料价格大幅上涨,养殖牲畜的成本也水涨船高,农民难以负担。俄乌冲突也扰乱了金融市场,受到冲击的农民难以获得信贷支持渡过难关。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烧钱的事。”罗南在都柏林的抗议活动中说道。他对《金融时报》表示,农户齐聚起来只是希望政府能拨出一部分贷款拯救爱尔兰养猪业。
俄乌冲突正在扰乱全球供应链,罗南的困境只是其中一个微观缩影,类似的困境也在其他国家同步上演——土耳其的纺织业因俄乌物流受阻变得举步维艰;没了俄乌两个重要出口国,上百万箱的厄瓜多尔香蕉只能滞留在农户手中。
俄乌冲突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正以“多米诺骨牌”的形式向外溢出,全球供应链将面临重大调整。
脆弱的供应链
在乌克兰种了20年地的凯斯·赫伊津加(Kees Huizinga),最近开始变得忧心忡忡。
4月份,通常是乌克兰的春耕时节,但今年的播种尤为艰难。据英国《卫报》报道,赫伊津加从当地农业协会得知,乌克兰农民大约需要20万吨柴油进行春耕,但现在拖拉机明显燃料不足。播种还需要种子材料、化肥、机器备件以及劳动力,赫伊津加越发觉得,种植农作物需要的一切都很短缺。
另外,由于军事行动,至少有三分之一曾用于种植春季作物的土地将停止种植。这场艰难的春耕势必会影响到未来的收成。
然而,即便到了收获季节,收割上来的农作物也很难运出去。美媒CNBC指出,乌克兰70%的出口货物都是通过船舶运输,俄乌冲突刚开始时,乌克兰叫停了港口的商业航运。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甚至这么形容,“乌克兰实际上已经与国际海上贸易隔断”。有专家更进一步担忧,“世界粮食供应将出现巨大缺口”。
赫伊津加所说的“缺口”正提前出现在黎巴嫩人的餐桌上。黎巴嫩粮食严重依赖进口,而乌克兰是其主要供应国之一,自俄乌冲突爆发开始,黎巴嫩食品价格普遍上涨了14%。当黎巴嫩穆斯林开斋时,他们会发现面前的这顿饭比之前贵了很多。
食品供应链危机可能进一步发酵。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安德森管理学院杰出教授邓兆生(Christopher S. Tang)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俄罗斯和乌克兰是全球小麦和玉米主要供应国家,俄乌冲突导致出口中断,食品供应链的打击正迅速演变成一场全球粮食危机,在发展中国家和低收入国家,情况更为糟糕。
然而,更糟糕的是,受冲击的供应链不只局限于食品。
3月份,穆迪分析公司资深经济学家蒂莫西·乌伊(Timothy Uy)发表了一份全球供应链风险分析报告,指出全球供应链面临的最大风险已从新冠疫情转向俄乌冲突,以及由此产生的地缘政治及经济的不确定性。乌伊指出,这场冲突会使许多行业处境恶化,尤其是那些依赖能源资源的企业。
俄罗斯为世界第二大原油出口国,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出口量占全球原油供应的14%。美国总统拜登决定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后,能源市场立刻做出反应,原油价格突破每桶130美元,创下近14年以来的新高。
油气不仅是燃料还是生产化肥的主要原材料。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钟飞腾对新京报记者指出,油气供给出现问题,也会影响全球的化肥供应,甚至进一步引发粮食安全问题。
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贸易经济学家文森特·斯塔默(Vincent Stamer)表示,他们原以为俄乌冲突只是推动能源价格上涨,使供应链变得更加昂贵,但不会破坏供应链,但事实要比他们预想的更加危险。
除大宗商品外,俄乌也是关键金属钯、镍和芯片制作重要原材料氖气的主要产地。
钯是生产半导体芯片的一种关键资源,俄罗斯的钯供应量占到全球的40%。另外,乌克兰提供了全球70%的氖气。乌伊指出,如果俄乌冲突继续下去,全球芯片短缺将恶化,这将给汽车制造业、电子企业以及手机制造商等其他行业带来重大风险。
芯片供应链的影响已经显现,欧洲最大的电线电缆制造商莱尼(Leoni AG)关闭了在乌克兰的两家工厂,暂停生产车用线束和电子元件,导致大众和宝马不得不关闭其在德国的装配线,这对其汽车生产造成一定冲击。
俄罗斯还是关键金属镍的重要出口国,镍广泛用于不锈钢、镍基合金、电镀和新能源汽车电池等生产领域,俄乌冲突后,金属镍价格在英国伦敦金属交易所一度突破每吨10万美元,创历史新高。
俄罗斯和乌克兰的GDP加起来还不到全球总GDP的2%,但俄乌间的冲突正慢慢撬动着国际贸易秩序。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吴其胜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这一方面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各国分工日渐紧密,个别国家的生产波动很快会影响其他国家;另一方面,俄乌是特定商品的重量级生产国,局部行业的波动会传导至整个供应链中。
进一步的打击
与此同时,美西方对俄罗斯施加的制裁进一步打击了全球供应链秩序。
最为直观的影响是西方多国与俄罗斯相互关闭领空,直接影响物流运输航线。半岛电视台指出,这意味着需要根据政治路线重组全球贸易,而无视地理位置和效率。
航空货运不得不改道绕过俄罗斯,重组货物运输路线。供应链软件平台Keelvar专业服务主管迪伦·阿尔珀林对美媒CNBC表示,飞行禁令导致许多航班被取消,并从国际货运飞行航线上移除了1000万英里的空域。
这无疑加大了航空货运的成本。货运预订公司“Freightos Group”的研究主管犹大·莱文说,随着航空公司避开俄罗斯领空,他们将用更长的替代航线,从而推高燃油成本。油价本就不断上涨,这让本就捉襟见肘的航空公司更加举步维艰。
另外,《纽约时报》指出,对于电子产品和半导体等依赖空运的行业来说,较长的运输时间可能会造成产业链的一系列延误和产品积压。
即便可以从空运转为海陆运输,问题也同样棘手。
当地时间2月28日,英国宣布禁止俄罗斯船只在其港口停靠。随后,欧盟也有了动作。4月8日,欧盟宣布对俄罗斯实施第五轮制裁,欧盟将禁止在俄罗斯注册的船只进入欧盟成员国港口,禁止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货车进入欧盟成员国公路。
制裁导致了物流供应链的拥堵和延迟,这意味着供应链将更长时间受困。荷兰国际集团(ING)指出,物流运输层面的摩擦意味着进一步带来价格的压力,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将为此付出代价。
而这只是全球供应链上的一环,影响更深远的还在于,迟滞了全球经济复苏的脚步。
在美国宣布禁止进口俄罗斯石油、液化天然气和煤炭后,欧盟计划在一年内将俄罗斯天然气进口量削减三分之二,并对俄罗斯煤炭实施禁运。制裁俄罗斯油气导致国际市场出现供应缺口,油价高企。随后,为了应对供应短缺,拜登宣布释放美国战略石油储备。
钟飞腾指出,虽然市场确实做出了反应,但油价下降幅度并不大,缺口仍在。油价高企会进一步导致通胀,这对其他国家财政都会造成极大负担,显著加大了全球经济复苏的难度。
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警告所言,俄乌冲突以及对俄罗斯的制裁将“对全球经济产生严重影响”。
供应链的重塑
世界各地都能感受到这些影响,欧洲消费者不断上涨的燃气账单,非洲家庭逐渐难以承受的食物价格……
从长期来看,穆迪分析公司资深经济学家蒂莫西·乌伊对新京报记者指出,冲突对通胀和价格的影响仅会持续一段时间,物价会逐渐趋于正常化,俄乌冲突更为长远且深远的影响或在于,加速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冷战结束,跨国公司迅速发展,企业与不同国家的供应商合作,大幅削减成本,许多开放的亚洲经济体成为了全球市场服务的主要制造中心。
那是经济全球化的黄金期,由此形成的全球供应链,与其说是一条包括上下游端口的链条,不如说它是一张由资源、资金、信息、人员交织而成的巨大网络。
但这张网络脆弱而敏感。
从2003年的SARS疫情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再到2011年的日本海啸与近几年的泰国洪灾,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要保障供应链安全,抵御潜在的全球风险。
全球化的黄金时代早已随着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而结束,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卡门·莱因哈特(Carmen Reinhart)表示。“我们走出了那个温和的时代,这次俄乌冲突非常有力地让人们意识到这点。”
走出一个时代,不可避免地要进入另一个时代。
其实,迈入新时代的脚步早已开始。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吴其胜表示,随着新冠疫情暴发,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全球供应链一直在调整,只是俄乌冲突加剧了这种趋势。
但重新配置供应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全球供应链生态系统》一书的作者马克·米勒(Mark Miller)认为,今天的全球供应链生态系统是经过多年建立和调整的,不能被轻易拆解,调整供应链需要重新评估整个系统。
未来,全球供应链或变得更“近地化”或“区域化”。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没有国家能做到供应链完全本土化,但很可能变得更加区域化。与以往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成本低廉的投资地区不同,未来可能更倾向于在区域联盟中投资。但这并不意味着全球化中断,只是全球化的方式在发生变化,各地区都在重组。
区域化的好处在于能有效降低风险。钟飞腾指出,地缘接近,经济、人文等层面的交流同样接近,在国际安全局势不确定的情况下,跨国公司或更加侧重区域化供应链,可以更好预防不确定性带来的冲击。相比而言,区域性供应链要比全球层面更加稳定。
同样有声音担心,随着区域化供应链的构成,未来全球或形成“各自为政”的供应链阵营。不过,现在提出此类悲观判定仍为时尚早。穆迪分析公司资深经济学家乌伊指出,根据目前情况无法判断这种可能会否成为现实,毕竟在现代社会,无论哪个国家都很难在真空中生存。
危机下的机遇
全球供应链整体受到俄乌冲突的影响,作为串联起全球供应链的各国企业和政府,也在思考如何利用此次危机,解决其供应链长期存在的弱点。
未来,供应链设计核心或更加强调“弹性”。供应链策略咨询公司GEP媒体技术行业主管迈克·杰特(Mike Jette)指出,供应链在过去几十年过分注重高效,如今应直面其受到的冲击,并对危机加以利用,重新设计供应链时,应将弹性作为原则之一,而不仅期望实现最低成本。
弹性策略背后是重新定位供应基地,以确保距离更近的货源,同时采用更广泛的多源战略——即在多个地点有多个供应商。钟飞腾指出,正如老话所说,“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许多企业都及时做出反应,努力寻找替代源,缩短产业链,减少不确定因素。
另外,在具体经营中,企业还需进一步调整供应链库存思维。
目前供应链库存哲学的两端是“及时供应”(Just in time)和“以防万一”(Just in case),任何提供有形产品的企业,都处于两条供应链曲线中的某个位置。
“及时供应”主张供应链精简,依赖于可靠的供应商和稳定的需求,目标是打造一个可持续的供应过程。而“以防万一”则是令库存成为优先事项,避免原材料耗尽减缓生产步伐。由此,米勒指出,企业供应链模式中的“及时供应”将越来越向“以防万一”模式倾斜。
而对各国政府而言,他们可着眼中长期层面,尽量避免不确定因素的产生。钟飞腾补充道,各国政府应改善全球经济治理结构,使更多发展中国家有发言权,致力于共同解决其薄弱之处,否则一旦这些国家爆发不可预知的冲突,极可能波及全球供应链与价值链。
“下一个常态将是全球供应链的彻底重组。”米勒对新京报记者说道,可以预见,未来的全球供应链将采用更加区域化及本土化的方式,减少相互依赖,来源更加多样化,缩短供应链环节,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新京报记者 栾若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