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际 >

三位前驻华大使的美中外交往事与启示

——

2022-05-07 16:51:09

中新社华盛顿5月7日电 题:三位前驻华大使的美中外交往事与启示

中新社记者陈孟统

芮效俭、骆家辉、布兰斯塔德,三位美国前驻华大使6日齐聚华盛顿。一位亲历美中建交,两位在近十年里对华近距离接触,他们以各自的经历和视角,探讨并展望美中关系发展。

美国百人会2022年会5日至7日在华盛顿举行。三人应邀出席年会,以“美国对华外交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为主题展开对话。

活动开场,主持人请三人分别用一个词概括对当前美中关系的感受或评价,得到的答案是“不满意”(unsatisfactory),“不安”(unsettling)和“复杂”(complicated)。

“在我看来,美中关系有在一种更好状态下扩大合作、稳定发展的空间。这是我选择‘不满意’这个词的原因。”曾在1991年至1995年出任驻华大使的芮效俭(Stapleton Roy)首先给出答案。

他说,美中作为世界上两个最重要的国家,相互对抗的立场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而美国和中国是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的关键国家,没有美中合作,就很难在全球范围内就这些问题的必要步骤达成共识。

2011年至2014年出使北京的骆家辉(Gary Locke),从经贸层面表达了自己对美中关系现状的“不安”。“我们的那些强硬措辞到底想传达什么信息?人们真的了解经济领域的对抗或脱钩所带来的后果吗?”

骆家辉表示,他对当前的美中关系感到不安。“我们制定的很多对华政策,无论是国会还是政府,民主党或共和党,都没有深入和长远的考虑,也不理解这些政策对美中两国人民乃至世界所造成的影响。”

“我选择的词是‘复杂’。”2017年履新,2020年结束任期的布兰斯塔德(Terry Branstad)简短的回答,引发现场一阵笑声。“我们是两个大国,但拥有非常不同的体系。我们存在一些复杂而困难的问题,但在某些领域又彼此依赖。”

当两国关系发展面临困难,直接的外交接触又能发挥怎样的作用?三人当天以各自经历给出答案。

“在我任内,最大的外交事件可能就是美中经贸谈判了。”布兰斯塔德说,“在两年的时间里,我们在北京、华盛顿,甚至在上海,来回地开会。谈判有起有落,一度中断又恢复,最终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它并不完美,但确实起了很大作用,我们看到它给美国农业、能源、制造业、金融服务业等领域带来的好处。”

这位艾奥瓦前州长透露,一家总部位于得梅因的大型保险公司最近拿到了在华投资许可,这是“漫长而富有挑战的谈判”所带来的。

“两国政府官员间的磋商和谈判固然重要,但在当前的氛围下,我们不能仅仅仰赖外交官们。”骆家辉说,外交首先是从民间交往开始的。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最好例子就是学生。美中在教育、人文领域的交流,就是最好的外交手段。“美国对华政策的一些问题,是由于很少有美国人去过中国造成的,他们无法真正理解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在治理过程中所要面对的复杂性和挑战。”

芮效俭则表示,“外交在促进国家利益和避免不必要的战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与我在北京的经历有关。”

1935年出生在中国南京的芮效俭,曾参与美中建交谈判。在回顾美国对华关系发展的历史时,他特别提到了美国对华心态上的变化。他说,在美中建交之初,美国自信地认为能够与一个更强大、更繁荣的中国打交道,同时仍然保持捍卫国家利益所需的优势。“我发现近年来发生的显著变化,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美国人在看待中国时有一种心理转变,他们觉得中国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或量子计算领域取得了突破,中国可能会突然超过美国。”

芮效俭认为,这种心态严重夸大了中国发展可能给美国带来的潜在问题。“目前的美中关系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即美国感受到了威胁,这转化为一种试图遏制中国发展的政策。我认为这是美国不应遵循的错误政策。比如中国在脱贫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美国不应该不欢迎。”(完)

热点排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