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1月12日电 (记者 高凯)记者12日从国家大剧院获悉,2020年12月2日、3日,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出品,北京交响乐团、北京京剧院联合制作的大型京剧交响套曲《京城大运河》将在国家大剧院首演。
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的邗沟,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和浙东运河三部分组成,从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经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古代运河。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京城大运河》聚焦于中国大运河北京段,整台演出共分为五个部分:序曲、第一部分《一支塔影见通州》、第二部分《天上的星星郭守敬》、第三部分《漂来的北京城》、第四部分《致敬京运河》。在艺术表现方式上,其主要通过京剧不同流派的典型声腔与交响乐的结合,以套曲的形式表现每一部分的主题内涵。
《京城大运河》主创阵容强大,包括作曲杨乃林,作词翁思再、李东才,导演孔洁,舞美设计丁丁,灯光设计胡耀辉,服装设计宋立,多媒体设计胡天骥。整场演出由北京交响乐团、北京京剧院、北京音协合唱团共同担纲,北京交响乐团艺术总监李飚执棒。
值得一提的是,杜镇杰、李宏图、迟小秋、朱强、陈俊杰、张慧芳、胡文阁、王怡、杨少彭、张建峰、张馨月、谭正岩、康静、方旭、张凯、白金、孟宪腾等京剧表演艺术家将倾力加盟,共同呈现京剧部分的盛况。
据估算,《京城大运河》主创主演人员接近200人。
“这是交响乐队和京剧合作的艺术上的一次创新,如何让中西文化交融结合起来,可能是许多艺术家们努力的事情,而《京城大运河》让这个现实题材以这样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我认为这是一个破天荒的创举。”李飚说。
作为《京城大运河》编剧,翁思再希望能从大运河题材方面有所拓展,“自从中国大运河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来,有关大运河题材的舞台作品已经出现了多部,而我们这部作品另辟蹊径,集中描绘运河的北京段。”
翁思再说,“《京城大运河》所歌颂的内容首先具有亲民利民、接地气的意义。回顾整个京城运河的工程,是一个经过科学勘察过程的决策,是古代水利专家的智慧结晶;对元代科学家郭守敬业绩罗列和歌颂,也是本作品的特色之一。而在文化方面,230年前徽班通过大运河北上进京,后来在京城的厚土上发育而形成国粹京剧;在此更早的年代,曹雪芹以通州张家湾为来往码头,多次于运河南北穿梭,最后在京郊完成中国文学史上的煌煌巨著《红楼梦》。对这两个标志性的文化事件,这部作品也给予了浓笔描绘。”
“《京城大运河》是我国第一部以京城大运河为题材、表现北京历史文化和现代京城建设发展前景的大型京剧交响套曲作品。”编剧李东才说。
他认为,这部作品最显著的特色就是京剧交响化、交响京剧化,“传统经典当代呈现,既要有历史沧桑感,又要有昂扬向上的精神气质,从而形成一个汪洋恣肆、具有深厚历史感和强烈现实感的套曲结构。当然,这其中的每一章节都不是单摆浮搁的,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在艺术表现力上,《京城大运河》综合舞美、灯光、多媒体等多种舞台元素共同呈现。
据介绍,《京城大运河》舞美最点睛之处在于16块以“船帆”为主体意向的屏幕。前区的8块屏幕可以自由升降,模拟运河上的帆起帆落,同时它是投影画面重要的载体,通过升降形成不同的空间来配合不同章节的演出,营造相适应的情景。“16块屏幕,前后呼应,环绕包裹着音乐厅,类似中国长卷画的上卷和下卷,通过多层次的空间营造演出情境,利用布景运动的美感,让人物与空间建立动态关系。”此番担任舞美设计的丁丁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