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1月19日电 (记者 应妮)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成立30周年座谈会19日在北京召开。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励小捷回顾总结了基金会成立三十年来的成绩。据他介绍,三十年来,基金会的实力有了明显增强,总资产从1990年注册成立时的800万元增至2019年底的7870.73万元。现有专项基金27个,业务覆盖保护修复,活化利用,非遗传承,文化旅游和预防与科技保护等方面。
励小捷表示,基金会以文物保护为主业,公益项目结构不断优化。“拯救老屋行动”“薪火相传”“保护长城、加我一个”“文物系统扶贫济困专项基金”等品牌项目获得广泛认可,成为能够坚持数年、持续发展的文物公益项目。其中,“拯救老屋行动”资助中国传统村落个人产权文物建筑的保护修缮,涉及12个省份的1500余幢民居,调动资金总额达到3.5亿元以上。“保护长城、加我一个”项目实现长城保护+互联网科技的跨界合作,以线下募集和线上公募相结合,募资5300余万元,实施了箭扣、喜峰口和八达岭三段长城修复项目,得到38万人次线上的关注与支持,项目入选国家文物局2018年“互联网+中华文明”示范项目。此外,他还和与会者分享了基金会的工作经验。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供图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听完与会嘉宾的发言后进行了总结。他首先对基金会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基金会已经发展成为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重要组织,成为汇聚民心推进文物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刘玉珠强调,基金会今后的发展要提升政治站位、扛起基金会建设的政治责任,勇于改革创新、开创基金会发展的崭新局面,统筹资源力量、激发基金会组织的活力动力,坚守底线思维、规范基金会运行的管理机制,特别要守住职能定位,积极募集资金,规范资金管理,推动基金会高质量发展。
基金会历届理事会领导谢辰生、雷存敏、马自树、张柏,第五届理事、监事、专家组首席专家,以及来自有关省市人民政府、文物管理部门、文博机构、捐赠企业、公益合作伙伴等单位的近百名代表参加了座谈会。与会嘉宾围绕基金会今后如何更好发挥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积极献言献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