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整理中国艺术歌曲,让百年中国声音屹立世界舞台
■本报记者 姜方
1920年,作曲家青主创作了中国第一首艺术歌曲《大江东去》,其歌词来源于北宋豪放派词人苏轼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该曲被认为是中国艺术歌曲的肇端。值此中国艺术歌曲百年之际,上海音乐学院推出了一系列面向海内外的重要学术成果。其中,上海音乐学院与著名音乐出版商德国大熊出版社合作出版《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16首》,包括青主谱写的《大江东去》在内的16首为诗词名作谱曲的歌曲乐谱,以英德法意四种语言在欧出版。
《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16首》以高、中、低音三个版本,国际标准注音并配合标准朗读音频方式发行。“这是以国际标准出版的中国艺术歌曲乐谱,便于不同音域的演唱者学习,希望可以让这些中国声音传播得更远,屹立于世界舞台。”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说。
相比《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16首》,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艺术歌曲百年曲集》第一至三卷则更具系统性。这三卷曲谱从1920年中国艺术歌曲肇端到新中国成立之前,收录了110首中国经典艺术歌曲,包括《教我如何不想他》《思乡》《玫瑰三愿》《长城谣》《嘉陵江上》等作品。曲谱也推出了高音、中音、低音三个版本,既能为理论研究者提供史料参考,又能为声乐学习者提供演唱范本。编纂《中国艺术歌曲百年曲集》充分借鉴了上音具有历史传承的“梁祝”模式——联合作业的跨学科交叉协作模式,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史学、音乐分析、声乐歌剧表演、表演理论研究等各方面专家通力合作,成就了这一浩大工程。
此外,上音还策划推出具有文献集成意义的丛书“中国艺术歌曲研究大系”,囊括与中国艺术歌曲有关的作品集、史料、专著、论文集等文献,力求展示过去百年间中国艺术歌曲的全貌与神韵,体现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最高艺术与学术水平。廖昌永表示,希望这一“大系”能有助于20世纪中国声乐艺术史的叙事脉络与理论框架的建立,并使得无数作为时代之声的优秀艺术歌曲进入国人的精神世界与集体记忆。
作为该“大系”的第一种出版物,《中国艺术歌曲百年》第一卷(萌发至1949)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全书从艺术歌曲萌芽、产生到初步繁荣的简要历程入手,对不同时期、不同内容与风格的代表作进行分析与二度诠释探讨。全书每一章对应早期中国艺术歌曲发展中的一个特定历史阶段,在具体写作方法上,每一个时期都由历史文化背景及音乐史语境、主要艺术歌曲作品的风格技法与形态分析、对作品的表演诠释等三个部分构成。作曲家陆在易说:“今天,中国艺术歌曲已形成数量比较可观的曲目库,音乐工作者们需要在传承和传播的基础上,进行更多新的创作,让它以更富活力的姿态向着第二个百年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