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登上微博热搜的沙县小吃:背后推手竟然是……

——

2020-11-26 19:15:18

01.不可小觑的小吃产业

一不留神,突然发现微博热搜的显著位置出现了这样让人流口水的话题!点进去一看,阅读量已经超过3500万。话题的主角是让人意外又不意外的“沙县小吃”。

意外,是这样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吃”,居然能发展到遍布全球62个国家和地区、年营业额近500亿元;不意外,仅从国内来看,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不到30年间,它已经悄无声息地占领了中国大小城市的街头巷尾,以招牌式的产品、浓郁的地方特色、实惠的价格、朴素的用餐环境,被称为“国民美食”。

大江南北,特色美食向来数不胜数,但是鲜有能形成产业者,更不要说走向全国甚至海外。绝大多数小吃的命运,是沉寂在游子思乡的味蕾里、鲜活于游客一时到访的唇齿间。

为什么独独是沙县小吃,能闯出一条产业化的进阶之路?是什么力量在背后推动?

细心的人可能已经注意到,绝大多数沙县小吃,都共用着一个同款LOGO:被称为“吃豆人”的视觉标识(有人解读成“大嘴吃八方,还是这里香”)。

然而,仅凭这个标识,似乎又无法将沙县小吃看成像肯德基、麦当劳一样统一运营的连锁店——他们比大型连锁松散,但又明显比普通小吃店更趋同。以至于知乎上还有网友煞有介事地讨论“沙县小吃到底是一个什么组织?”,演绎出若干搞笑版本。

事实上,这挂着统一“沙县小吃”招牌的店铺背后,有着也许在全国都独一无二的专业“推手”:以政府名义成立的小吃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沙县人口中的“小吃办”。

02.做小吃,我们是认真的

不妨把时钟拨回到上世纪90年代初。

彼时的沙县,或者说彼时沙县所属的三明市,受限于“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环境及交通条件,经济发展并不容易。有研究指出,当时的沙县县委、县政府也一直在努力寻求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向外突围,成为一种潜在需求。

与此同时,改革开放的大幕已然拉开,地处东南沿海的广东和福建成为开放的前沿,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吸引了大量劳动力的涌入,在加速城市发展的同时,新的巨大消费市场、尤其是适合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费市场呼之欲出。

这个时间点上,一个广泛流传的说法提供了某种契机:1992年,沙县的“标会”倒了(在当地流行多年的民间集资出现坏账,导致民间资金链断裂),很多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普通沙县百姓,不得不尝试外出创业。而只需要木槌、鸳鸯锅这两种“武器”就可以开张的小吃,无疑成为门槛最低的“讨生活”路径。

这些外出经营小吃的沙县人没想到的是:物美价廉的沙县小吃,恰好填补了低消费空白,“一元进店、两元吃饱”的小生意,一天竟能赚两三百块。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走出沙县、加入进来,“沙县小吃”就此开始了快速扩张。

1994年,当地主管部门进行了第一次统计,当时仅在厦门和福州运营的沙县小吃就有3000家,发展之迅速令人不敢相信。三年之后,主管部门进行了第二次摸底,该数字已经过万。

有报道称:1997年,时任沙县县委主要负责同志下乡到夏茂镇,“听到满街叮叮当当的砸铁声,发现铁匠正日夜赶工用于煮馄饨、熬高汤的鸳鸯锅”。

问明原因,敏感的当地政府从中得到灵感,同年即成立了县长兼任组长的沙县小吃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小吃办”,成立了沙县小吃同业公会,把小吃当成产业来抓,还将每年的12月8日定为“沙县小吃节”。

“小吃办”的成立,结束了外出经营小吃的沙县人单打独斗的局面,“沙县小吃”也开始由民间自发创业的个体经营、逐渐演变成政府引导下有序发展的产业。

03.从产业孵化,到供给侧改革

向产业化摸索的“沙县小吃”,走对了至关重要的最初几步:“填补低消费空白”的定位明确了“薄利多销”的经营方式,半成品式加工和快餐式消费方式保证了翻台率,不断做大做强的实在成绩则让其赢得了“支柱型第三产业”“新经济增长点”的评价,有利于得到更多政策扶持。

这背后,仍然是来自“小吃办”的支撑和依靠。这种依靠并不是蜻蜓点水,也绝非纸上谈兵。

比如:

1999年福州创建文明城市,数以千计的沙县小吃面临被清退的危机。沙县政府火速发动各乡镇党员,给小吃业主讲文件,“一定要达到标准,不达到就生存不了。”一夜之间,沙县小吃的煤桶全部换成了液化气,小黑板全部换成了招牌广告。

又比如:

沙县小吃在全国各地都设有联络处,1997年就来福州开店的姜承草印象深刻的是福州联络处的大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了福州各处的沙县小吃,“没达到标准的店放一颗红图钉,达到标准的店放一颗绿图钉。”

再比如:

因为广东等地沙县小吃店密度高,为避免恶性竞争,沙县小吃同业公会要求,500米范围内不能有两家沙县小吃。而同业公会本身只是行业协会,发挥的是类似于“娘家人”的作用,对各地沙县小吃的发展主要是提供服务而非约束。

2008年,沙县小吃集团正式成立,开始实行总公司、子公司、终端店“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成为沙县小吃产业转向现代企业化管理的又一个里程碑。

统一形象标识、从业人员培训、门店经营指导之外,沙县小吃集团还打造了小吃产业园,用机械化生产线进行品控,用现代化物流实现中央厨房到单个门店的配送……最新数据显示,“沙县小吃餐饮连锁供应链服务系统”目前已接入近2000家门店,可以实时获取各地门店经营数据,利用大数据优化产业布局、实现精细化管理。

此外,查询公开信息显示:小吃集团公司旗下还控股了多家关联公司,从餐饮到文化旅游、商标品牌管理、食品科技等,产业链布局已经延伸到上下游,也体现出更强大的互动和资本反哺能力。

在“沙县小吃集团”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上,你还会看到:从党政到电商,几乎每周都有很多各行各业人士到访沙县小吃文化科技馆、小吃民俗风情馆。在一些更民间化的公众号里,还有很多方便全国各地经营者们“找店盘店”的专业服务信息。

这些内容加在一起,或许正是“沙县小吃为什么能与时俱进?”的答案。

在沙县地区,“实说实干,敢拼敢上”是常见的标语。这是沙县人向外致富的精神写照,也是沙县小吃成功进阶的底层密码。

来源:微信公众号“甜甜余味”

热点排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