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湖北宜都退捕渔民“新”生活:心有怀念 脚步向前

——

2020-11-27 19:15:37

中新网宜昌11月27日电 题:湖北宜都退捕渔民“新”生活:心有怀念 脚步向前

作者 董晓斌 朱灿义 陈双庆

26日下午,在湖北省宜都市枝城镇白水港村村委会门前,正在刷黑的滨江路一片繁忙。65岁的村民刘泽翠吃完午饭,走进了村委会旁的“渔民陈列室”。这段时间,他常常会来到这里,看看当地渔民曾用过的各种渔具。

白水港村是宜都市最大的渔民村,有近300年的渔业捕捞史,村里有渔民300多人。渔民常年作业的江段,属于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刘泽翠从11岁开始跟随父亲一起在长江打渔,做了50多年的渔民。

白水港村设立起“渔民陈列室”寄托乡愁 董晓斌 摄白水港村设立起“渔民陈列室”寄托乡愁 董晓斌 摄

2018年1月1日,长江中华鲟保护区禁捕令发布后,刘泽翠和其他300多位渔民开启了上岸生活。白水港村党总支书记李春梅介绍,村里的渔民大多没有土地,主要收入来源就是捕鱼,而且大部分人年龄比较大,技能单一。

为让渔民们顺利上岸,枝城镇积极协助相关部门落实渔民退补政策,通过与人社部门、企业多方沟通,通过技能培训、信息推荐、定向招录,就近到工厂和企业就业,并对他们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了100%落实到位。

如今,刘泽翠和老伴闲赋家中,平日里带带孙子,种菜养鸡,悠然自得。“以前不管吹风下雨,都要守着船。”刘泽翠说,现在虽然钱不多,但生活得比较轻松自在。

村民黄良吉和丈夫刘泽刚有着16年的打渔经历,上岸后,夫妻俩在枝城镇街上经营着一家水果店,谈起此前打渔和如今经营商铺,她坦言两者收入差不多,但经营商铺更安全,也让生活更充满希望。

李春梅表示,为满足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白水港村村庄环境也全面提档升级,不仅新修了广场、沿江步道,村内还设立起“渔民陈列室”、“渔民驿站”等独具特色的渔民文化的场所,让乡愁有了寄托,“渔民精神”也得以传承。

白水港村是宜都市落实“禁渔令”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宜都按照“不落一船、不落一户、不落一人,零差错”的标准,引导渔民上岸转产,做到应保尽保,同时通过退捕渔民专场招聘会、免费就业培训等方式提高就业率,确保上岸渔民“退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宜都市举办退捕渔民专场招聘会(资料图) 郑振震 摄宜都市举办退捕渔民专场招聘会(资料图) 郑振震 摄

宜都市水产服务中心主任王德胜介绍,目前,该市679名退捕渔民已全部签订退捕转产协议并兑现退捕转产补偿资金,349条捕捞渔船,除83艘保留船只用于农旅融合景观布置和应急抢险工作外,其余266艘已全部完成拆解,实现了481名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退捕渔民100%就业。

上岸后,刘泽翠对打渔依旧怀念,不过他更希望长江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有时候做梦还梦到在长江布网,然后捕了一条大鱼,就笑醒了。”他说。(完)

热点排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