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剧场,从“文化地标”到为城市的精神“画像”

——

2020-11-29 17:17:05

剧场,从“文化地标”到为城市的精神“画像”

上海正在掀起新一轮剧场建设高潮。上一轮全国各地建设“大剧院”的风尚,也是由1998年落成的“上海大剧院”掀起的。在火热的大剧院建设潮流中,全国各地的“大剧院”纷沓而至,都成为城市的“文化地标”。然而,我们的大剧院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文化地标”的属性上,更应该成为城市的精神殿堂。透过一座座剧院和那里的艺术作品,我们应该能够窥得这座城市的文化气质和精神追求。

1.“场”效应正在形成

剧场成为“文化地标”是自然而然的结果。所谓“地标”,首先指的是“地理标识”――用来认路的;其次,可上升为“游览景点”――可以买票参观的,好比上海大剧院落成之初,进门可以不看戏,参观购票50元一张,国家大剧院也是如此。但是,文化地标的属性绝非是用“可以参观”和“建筑高度”来定义的,而是在于它真正的含金量――历史文脉赋予剧场的根基、当下市场运营的现状、名家名团能不能常来常往、周边地段人口稠密和商业繁华的程度乃至城市规划预测的人口流向……诸多因素都可以左右剧场的“地标”属性。不得不承认,有些要素是剧场经营者本身不能左右的,例如文脉、地段。隶属于保利院线的上海保利大剧院,就是应嘉定区政府之邀,建造在远离市中心的嘉定区的,与对面的嘉定文化馆、嘉定图书馆连成一片。2014年开门迎客以来,始终惠及的是周边居民。这座距离市中心车程最畅通时也需要45分钟的剧院要成为上海文化地标,确实有些难度。

上海正在拓展“文化圈”,坐标浦东、由挪威斯诺赫塔建筑事务所中标的上海大歌剧院正在建设中,包围着它的世博文化公园明年将迎客――园内还有一处江南园林景观也考虑具备剧场功能;位于奉贤区的全国首个森林剧场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也弥补了南上海剧场数量不足的缺憾;地理位置相当优越的上音歌剧院则背靠上海音乐学院师生及其校友的“名家名团”,面向淮海中路汾阳路的黄金地段……加上,上海演出行业协会倾力打造的“演艺新空间”――活跃在宾馆、酒吧、园区乃至渡轮上的“非标剧场”,都在努力打造着剧场的“场”效应。

2.场团合一是大势所趋

隶属于上海音乐学院的上音歌剧院,之所以有底气,是因为他们的“场团合一”――这也是国际通行的剧场运营方式即剧场就是艺术家、剧院(团)的家。上音,作为中国音乐界历史最悠久、人才储备最丰富、节目创新最多元的“孵化器”之一,正在打造“场团合一”的新景观。

值得关注的还有上海18个市属文艺院团,他们绝大多数已拥有自己的大中小型剧场和排练厅。其中,上海交响乐团不仅拥有音乐厅还拥有具有国际水准的活动场所,确保其运营模式能进入国际演艺市场的流通。因而,对于观众而言,疫情前,几乎每年夏天都可以看到纽约爱乐的顶尖乐手来剧场演出。中学生们也可以参与到交响乐团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中,了解到一个交响乐团是如何运作的,从而实现对人才的培养,对市场的拓展。

正在改建的宛平剧院,也自觉地做起了分众市场,聚焦戏曲艺术,直接对应越剧院和沪剧院。这两个院团长期规划的节目单,都是保留剧目,让戏曲的普及与传承有了坚实的依靠。以此为基础,院团提前推出的“演出季”为观众预先半年、一年安排好了观演计划,让市场能够形成良性循环。

3.仍是内容为王

剧场――无论是在上海,还是全国版图上,都要以剧场内容为核心竞争。这个内容可以是引进的,也可以是自己制作的。当然剧场自己制作的内容更可控、更可行、更保质、更保值。

由于早期剧场建设时对标的是所谓“文化地标”,更多关注建筑外观、地理位置等“表象”和“硬件”,所以,现有相当一批剧场定位太过“大而全”,但这终究是与当下日趋分众的市场规律背道而驰。

在市场的淘洗下,有着1949个座位的上汽 上海文化广场,9年前就“先知先觉”定位于兼顾市场与审美的音乐剧演出,且自身参与投资、制作中文音乐剧,还推出了“华语音乐剧孵化计划”。疫情前,他们就把音乐剧拓宽到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的范畴。疫情时,他们把原先的华语音乐剧中,颇具人气的歌手,单独“拎”出来,做成音乐剧版的音乐会――去掉豪华舞台布景,且开拓出户外演出舞台,推出了贯穿全年的“户外舞台演出季”,让这个剧院成为“风景这边独好”。

剧场不仅要“场团合一”,还要转型成制作体,拥有制作剧目的能力,周围要簇拥着剧作家、导演、表演艺术家,这样才能让剧场的“两头”――观众和文艺院团,都热起来。这就是俄罗斯瓦赫坦戈夫剧院的生命力所在。当年,由编剧契诃夫、导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及其学生梅耶荷德为三驾马车的剧院,以契诃夫的《海鸥》一炮打响。梅耶荷德的学生瓦赫坦戈夫把斯坦尼与梅耶荷德的理念融合,贯穿至今。这就是该剧艺术总监图米纳斯导演的话剧《奥涅金》在中国一票难求的根本道理。而仅有图米纳斯一人导演,缺乏剧院整体支撑的中文话剧《浮士德》哪怕请来廖凡主演,也未赢得预期的高赞。

剧目一票难求了,剧场就活起来了。剧场,不仅仅是演出场所,更是荡涤心灵、疗愈精神的殿堂,也是陪伴人一生的学堂。著名导演陈薪伊在“演艺大世界”成立“陈薪伊艺术中心”时表示:“剧场,是城市建筑的英雄;舞台,是为历史人物塑造形象化的‘生命档案’的最佳环境,是展现‘巨人’的故事的地方……”

(作者:朱光,系媒体人)

热点排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