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策划 积累热度 频繁炒作 热搜打榜
谁让“马保国”畅行流量江湖
手机壳、车贴、卫衣……各类商家紧追网络热点,迅速推出相关周边产品,以期“流量变现”。
“新晋网红”马保国被主流媒体点名批评。一时间,各网络平台纷纷下架、限流与他相关的视频、图片等。“审丑”疲劳之下,马保国可能要“倒”了,但“马保国们”的生意,看起来还会继续。
记者调查发现,有关“网红”炒作策划的生意和利益链条仍在,一些网络平台“流量至上”的推荐逻辑能走多远,也承受着拷问。
全网抢热度 “耗子尾汁”一周开了13家
今年5月,自称“浑元形意太极拳掌门人”的马保国,在山东一场民间武术比赛中,30秒内被搏击爱好者击倒3次,一时间瘫倒在地,引发全网群嘲。他失败后的一系列行为和雷人雷语,更被一些自媒体、营销号和视频爱好者加工、搬运、剪辑,并在网上热传,使其成为“新晋网红”。
在微博上,一个名为“浑元形意太极拳马保国”的账号拥有粉丝22万,此外还有多个与此名字雷同的账号。在“浑元形意太极拳马保国”最近发表的五条微博中,有四条点赞数破万,最高一条点赞数达26000多人。而在11月15日更新的“回归平静生活,远离武林是非圈子”一帖,评论数达到3.5万条,点赞数高达约72万。
有统计数据显示,某视频平台上,“马保国”频道的累计播放量高达6.3亿,其中视频数量达1.8万个。在微博中,有关马保国的话题累计阅读量超过了12.1亿,甚至还出现了所谓“马保国文学”等。
除了一些账号经营者纷纷“借梗”,对马保国的视频、言论进行“花式创作”外,还有不少商家动足脑筋,开发出各色“周边”产品,想要蹭着热度以“分一杯羹”。
在一家电商网站上,诸如“耗子尾汁”(好自为之)“年轻人不讲武德”以及马保国的卡通画像等,被印在黑白黄红灰各色卫衣上,套头、拉链款式齐全。排名靠前的已有近百成交量,交易时间均在11月20日之后。水杯、车贴、手机壳定制等商家紧随其后,一家销量最高的手机壳店铺宣称使用“马保国独家高清图”,印满所谓“金句”的各类款式已有近400件成交。而马保国在2017年出版的图书,也在多家互联网平台的店铺上架,售价从28元到100元不等,还有标价5元的PDF电子版。
此外,记者在“天眼查”网站上发现,截至11月29日,名称中含有“耗子尾汁”的公司共有13家,成立时间均在近一周内。其中8家业务范围为网络文化、电子商贸相关,还有2家小吃餐饮店、1家建筑公司、1家皮鞋厂、1家养殖场。
公司炒网红 “反转再反转”背后有炒作
“马保国们”如何迅速蹿红?
记者调查发现,网络上有不少营销公司打着包装、炒作“网红”的旗号,为想要“走红”“出名”的商家和个人提供相关业务。
“一夜成名不再痴人说梦、品牌从此家喻户晓、明星光环闪耀万丈……”“你可以学习我的涨粉课程,200元,提供咨询服务的话一年是12万。”记者以希望炒火个人账号,以带动实体店铺经营为名,咨询一位“营销导师”,对方给出这样的报价。并告知没有基础的初学者可以先听听课,基本上一听就懂。
除了听课和咨询,客户还可以选择直接由公司进行策划炒作。“根据你切身情况进行事件策划,做娱乐报道,成为各大门户焦点新闻,引起媒体和网民关注。”费用方面,收取几万元到几十万不等,具体根据难度和预期效果而定。
记者表示,自己经营的只是一家普通小店,没什么热点。对方表示,现在很多热门事件都是策划的,即便是普通人,也能策划出来。很多“反转”又“反转”的事件,背后都是策划和炒作,只要抓对人们的眼球和情绪就可以。
“感谢您的信任,茫茫人海中,您找到我这儿就是效果,我也能够做到让客户主动找到您。”另一家营销公司的页面,用“诚挚”话语直击人心。了解记者诉求后,“营销导师”建议可以做个问答,如果想包装一下,可以再做新闻推广。为进一步解释,对方发来一系列图片,表示是以往为一家机构做过的营销案例。
图片显示,在某网“知道”中有网友提问,“新加坡慈善机构哪些做得比较好”或“新加坡公益机构公开平台有哪些”,下方回答中均显示有该机构的名字。而通过发帖推广,人们在该网中搜索新加坡慈善家、公益平台、慈善机构等,这家机构都会显示在前列。该网问答的价格为10元一组,20组起发,推广帖则根据发布的平台、类别不同,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一条不等。
记者提出,是否可以将自己店铺中的某位店员炒成“网红”,对方称网红也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容易推。“自身得先有点基础,一段视频突然得到了一些关注,然后再迅速跟上包装炒作。就像马保国,炒作加运气缺一不可。”
平台做推手 算法常“唯流量是从”
马保国“火”的背后,一些视频网站和平台也为其提供了“舞台”。这些网站平台背后又有怎样的考量?
“我从马保国比赛就开始关注他,可以说看着他越来越火爆。但是始终不明白,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短视频“发烧友”郭瑞说,如果是正常逻辑,马保国最多只能火一阵,但结果却是一路“火”了下来。“有一种感觉,在一些平台上,越认真做内容的往往不容易火起来,似乎越是离奇、无下限,甚至‘小丑’的越容易获得关注推荐。”
对此,也有网友提问“为什么马保国最近一直都是热搜,热度不减?”甚至有网友写出文章,列举了类似“反向操作”的现象。有网友谈到,“儒雅随和的主播不容易走红,但像某些事件里,那些骂粉丝的主播反而火了”“过去男女之事是禁忌,前段时间某事件的女主角竟然宣称强势出道”“态度谦和的武者不容易走红,像马保国这样‘为老不尊’的人就红了”……
“马保国们”为什么能大行其道?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知名互联网学者刘兴亮认为,这与平台“唯流量是从”的推波助澜分不开。“平台会通过算法,看出某个话题大家停留的时间、参与讨论的人数,一旦判断出来可能是个热点,就会推给更多的人,让大家多多停留,参与互动,吸引流量。”
“网络文化消费,是有流量特征的。平台会有对社会注意力的迎合、把关。”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副总编辑、新媒体智库主任刘鹏飞说,类似“越离奇越推荐”的现象并非难以理解。他认为,往往反常的、有戏剧化的内容就容易引发关注。“平台掌握类似现象的同时,会根据运营经验去扩大流量,进而结合平台经济和商业模式,向影响力覆盖面去转化,这是一种利益驱动,也是一种对注意力资源规律的运用。”
刘兴亮分析,马保国背后应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说,各种炒作主旨都要戳中观众的一些点。积累了一定热度,就得加上炒作手段,去上微博热搜,进入一些平台热榜榜单。此外,还要加工一些东西去带节奏。“以一种特别夸张、不符常理的手段,引发观众的某种发泄、共鸣,这些都是炒作的惯用手法。”
11月28日晚,B站紧急发文表示,将对马保国相关视频进行“严格限制、审核、管理”。11月29日,新浪微博社区管理官方微博发布公告称,已解散马保国相关的粉丝群。
声音
不能为流量不守底线
刘兴亮提醒,作为普通网民,自己应辨别美丑,不要平台推什么就看什么。退一步说,即便调侃一番,也没有太大问题。但作为平台,向网民和公众倡导这样的审丑现象,把“骗子”捧成所谓的网红,更应该受谴责。“我记得马保国入驻一家短视频网站时,平台还发了海报。这是很不好的示范,平台应有底线,不能为流量不择手段。”
“不能任由审丑、‘毒流量’肆意发展。避免类似现象获得收益激励的负循环。”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副总编辑、新媒体智库主任刘鹏飞说,面对层出不穷的网络文化现象,相关主管部门、各网络平台和主流媒体等应该及时介入,发出理性负责的声音,对舆论加以引导。本报记者 李松林 魏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