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330余万台老年机“中毒”了 验证码被暗中收集售卖

——

2020-12-02 09:18:09

330余万台老年机“中毒”了

去年8月,浙江省新昌县的小朱给外婆买了一台老年人手机,在网上营业厅给手机换套餐时,居然发现接收不到验证码。然而,当他将电话卡装到自己的手机里,验证码却又能正常接收。于是,他怀疑老年机被装上了木马,随即报警。

让小朱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的这次报警竟让公安机关查获了一个涉及330余万台老年机、有70余名犯罪嫌疑人参与的黑灰产业链犯罪团伙。

新手机却收不到验证码

“零成本,无投入,在家玩手机也能躺赚零花钱。”在QQ群、朋友圈、微信群,很多人都看到过类似这样一条令人心动的广告。多数人会直接忽略,也有些人会心动,开始做起“发财梦”。

浙江省龙游县的童某就是其中之一。2019年3月,他在手机微信上刷到这条广告时,就联系上了上家,开始从事这份“兼职”。短短5个月时间,童某就利用非法购买的6000余条公民个人信息“薅羊毛”,赚了7万余元人民币。

令人瞠目结舌的是,这些个人信息竟来自像小朱的外婆这样的群体使用的老年机。

接到小朱报案后,新昌县公安机关迅速开展侦查。检测发现小朱外婆的老年机被植入了木马程序,验证码被截获后发往了深圳一家科技公司。公安机关还发现这并非个例,在检测了20多台同款老年机后,都发现了相同的问题。

鉴于案情重大,绍兴、新昌两级公安机关成立了“8·12”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专案组,在查明整个犯罪团伙的组织框架后,赶赴深圳将某科技公司的所有涉案人员“一锅端”。

吴某就是这家公司的负责人。公司在经营中发现老年机使用人数较多,同时发现老年人大多不熟悉手机操作,套取他们的个人信息更方便、更隐秘。

据吴某供述,公司与多家老年机主板生产商合作,将木马程序植入主板。当电话卡插入老年机,木马程序就能获取手机号码等信息,还能自动拦截验证码,传输至后台数据库。

在后台,还有专门人员对手机号和验证码的一致性进行检查,以便进入下一个流通环节……

验证码被暗中收集售卖

吴某的公司除了使用少量非法获取的手机号码和验证码自行非法获利以外,把绝大部分非法获取的信息都卖给了非法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网络平台。

这些平台是这条黑灰产业链里的重要一环,他们从吴某这样的公司低价购入个人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加价出售给“薅羊毛”的团伙和个人,从中赚取差价牟利。

一台台老年机,一条条手机号码和验证码,公民的个人信息就这样进入了黑市场,再被层层买卖、使用获利,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张庞大的犯罪网。

前面提到的童某,就是“薅羊毛”的一员,属于犯罪链的最下游。那么,这些“薅羊毛”的团伙和个人,又是如何利用这些购买的手机号码和验证码赚钱的呢?

公安机关经深入调查发现,这些团体和个人,利用电商平台给新注册的用户发放优惠券、新人红包等机会,领取后变现换钱,也有一些人通过注册的大量账号在App中刷点赞数、刷流量赚钱。

诸如此类,“薅羊毛”的形式和手段各式各样、无奇不有。

谁又能意识到,这些人轻松赚大钱的背后,却是数以百万计的公民个人信息被非法获取、倒卖、牟利。更可怕的是,吴某在供述中提到,下一步,公司已经准备“进军”儿童电话手表……

非法获取500余万条验证码

通过一台普普通通的老年机,“8·12”专案组竟揪出了一条从最下游的“薅羊毛”团体和个人,到中游二手倒卖公民个人信息的中介商,再到上游设计制作木马程序的科技公司以及主板生产商、手机生产商的庞大犯罪网络。数百万条老年人个人信息,竟是天天在“裸奔”,老年人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由于该案涉案人数众多、案情错综复杂,又是属于证据标准较高的新类型犯罪案件,公安机关专案组第一时间商请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公安、检察形成打击合力,严把程序、证据、材料、定性“四关”,共同全面梳理案情,对上、中、下游的行为分别研究定性,特别注重收集固定交易合同、后台服务数据、流水账单、工资清单等客观性证据,为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等下一步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确保所有涉案人员“一网打尽”。

2020年6月以来,新昌县检察院以吴某等70余人分别涉嫌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诈骗罪,陆续向法院依法提起公诉,法院先后开庭审理并作出判决。

11月18日,吴某因犯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并处罚金60万元,违法所得616万元被予以追缴;童某因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8万元,违法所得7万元被追缴。

至此,这条黑灰产业链上的70余名涉案人员均被法院判处刑罚。法院审理认定,通过这些带“木马”的主板,吴某的公司非法控制老年机达330余万台,获取手机验证码500余万条,出售获利达790余万元,受害老年人遍布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范跃红 俞珂尔 张楠楠

热点排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