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2月4日电 题:他经历过悲惨的生活 却交出了最好的人生答卷
作者 上官云
“一切幸福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逆境也绝非没有希望。”身处逆境时,不少人都喜欢拿这句话来鼓励自己。
在许多年以前的唐代,也有这么一个人,最初的生活只能用一个“惨”字形容:40岁时还在东奔西走讨生活,50岁时事业看不到任何起色。
制图:倪雯冰但他一直都没放弃希望,最后成为唐代最耀眼的边塞诗人之一,也实现了许多古代读书人“封侯”的理想。这个人,就是高适。
从客居长安到北游燕赵
高适出身于官宦世家,不过父亲过世比较早,家道中落后,原生家庭不可能再给他带来多少助力。他只能好好学习,凭借才华实现建功立业的理想。
20岁时,已颇有诗名的他跑到长安寻求做官的机会,但又“耻预常科”,没有走科举考试这条路,希望通过别人的举荐得到一官半职。
年轻时的高适看待生活很理想化,总觉得只要有真才实学,一展抱负那是迟早的事。他在《别韦参军》里写过:“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
制图:倪雯冰但出人头地谈何容易。彼时的长安城,是个人才扎堆的地方,高适游荡了一段时间后,没有得到崭露头角的机会,便回到宋城,过上了躬耕自取的生活,这种半隐居的状态,他保持了好几年的时间。
将近而立之年,高适觉得不能再这么蹉跎下去了,于是丢掉锄头,开始了游历生涯。这在当时并不罕见,许多唐代有名的诗人都有过类似经历。
只不过,高适的旅途并非只是游山玩水,而是更有目的性:北游燕赵。也是在边塞,他看到了歌舞升平之外的另一个世界。
一位边塞诗人的想法
应该说,高适此番游历的目的并不单纯,增长见识、结交朋友之外,也希望能够进入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等人的幕府任职,可惜还是没有成功。
制图:倪雯冰边塞的烽火狼烟,却也极大地开拓了高适的眼界。他写出了大量的边塞诗,比如《信安王幕府》、《蓟门五首》等等,写到边塞的景致,也写到了战士的豪情。
其中,有名的当属《燕歌行》,一句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痛斥了将领的骄奢轻敌、不知道体恤士卒,这首诗也被誉为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流传。
宋州刺史张九皋觉得高适是个难得的人才,很快举荐了他。这次,高适被授予封丘尉一职,任务之一就是“送兵”。
他在《封丘作》里感叹,“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官职小、杂活多,每天还得拜迎长官、欺负百姓,违心又痛苦,距离“屈指取公卿”的理想,显然很遥远。
高适忍不下去了,决定辞职。此时他已经快50岁,仕途没啥起色,却没打算就此认命,而是又一次客游长安,终于在秋冬之际得到名将哥舒翰的邀请,得以进入其幕府任职。
逆袭的人生
也许,高适的生活注定不平静。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了。
制图:倪雯冰第二年六月,安禄山叛军攻陷潼关,几番生死挣扎后,哥舒翰兵败被擒。高适没有跟着投降,而是骑上一匹快马,追上了正在逃难的唐玄宗。
他陈述了哥舒翰兵败的原因,同时建议唐玄宗向西迁入蜀中,躲避战乱,以此为权宜之计。而战乱果然也没有波及蜀中,玄宗特别高兴,不久便升他做侍御史。
多年的边塞游历,让高适变得很有先见之明。早先,唐玄宗“以诸王分镇”,他便曾极力劝谏,认为此事绝不可行。
后来,永王李璘于江东起兵,唐肃宗想起当初高适的意见,便召见他谋划如何平叛。高适趁机仔细分析了一番局势,判断永王必败。
建议被采纳后,高适被封为淮南节度使,率兵平定了“永王之乱”。他的才华终于得以展现,仕途之路越走越顺畅,虽然偶有波折,但基本一直得到皇帝的信任,还得以进封渤海县侯,食邑七百户。
至此,高适迎来了人生中的高光时刻,那个曾经穷困潦倒的诗人,最终实现了无数读书人的梦想,完美逆袭。
制图:倪雯冰永泰元年,已经功成名就的高适离开人世。《旧唐书》里说:“慷慨悲歌,临风怀古。有唐已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其实,在实现理想这条路上,他一样经历了许多波折,甚至要比其他人更惨一点,人生的前50年都平平无奇,屡战屡败。
不同的是,别人可能会选择放弃,从此寄情山水。但高适在最艰难的时候,志向也没有丝毫改变,诗句中依然透着一股豁达和豪迈,“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他的诗里,藏着他一生的雄心壮志。所以后人才会评价,“高适才高,颇有雄气。其诗不习而能,虽乏小巧,终是大才。”
更可贵的是,在身居高位后,高适并没有改变“负气敢言”的性格,哪怕因此得罪人,也在所不惜。
只能说,如果有人能够得到命运的垂青,那从来都不是偶然的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