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广州出招破解“垃圾围城”困境 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效果初显

——

2020-12-08 19:16:29

中新网广州12月8日电 (蔡敏婕 成广聚)创意设计的分类投放点成为“城市风景线”,市民、学生组团到资源热力电厂观光“打卡”,街坊邻里和志愿者们站桶指导分类投放……记者8日走访广州多个垃圾分类点,发现在广州的小区垃圾分类处,不少居民从被动干预变自主投放,反映着环保意识的转变。

福山循环经济产业园是广州市生活垃圾处理规模和建设难度最大的园区,该产业园园区占地约1600亩,生活废弃物总处理规模每天达到1.26万吨,目前正进行二期工程,提高处理能力,计划2021年建成;在越秀区广九社区的街道上,有台长了“眼睛”又会“说话”的垃圾柜,当有人在投放垃圾时分错了类别,智能垃圾柜的摄像头就会“看到”,而后出现错误投放的提示音,提高居民投放垃圾准确率;

工人在云埔街再生资源回收中转站进行垃圾分类 成广聚 摄工人在云埔街再生资源回收中转站进行垃圾分类 成广聚 摄

广州市的垃圾分类起步较早,也是全国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据广州市城管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市日产生活垃圾超过3万吨,且每年仍以6至8%的幅度在增长,生活垃圾处理压力巨大。

近年来,广州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在破解“垃圾围城”困境上不断取得新突破,通过科学规划和建设终端处理设施,解决垃圾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目前,广州已建成16座垃圾终端处理设施,焚烧处理能力达每天1.55万吨,生化处理能力每天达4680吨。

但是根据广州城市高速发展形势和垃圾增长趋势,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仍是实现垃圾源头减量、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实践,也是减轻垃圾终端处理压力的关键所在。

据介绍,早在2012年,广州就确立了“能卖拿去卖、有害单独放、干湿要分开”的垃圾分类原则,现在,广州形成“家里分好类、定时拎下楼、定点精准投”垃圾分类投放原则,“专桶专用、专车专收、专线专运”垃圾分类收运原则,“焚烧为主,生化为辅,填埋兜底”垃圾分类处理原则等三方面共识。

2020年以来,广州市推动全市1.8万个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升级改造,截至11月底,升级改造率已超过90%。

垃圾分类已日渐成为社会文明的“必修课”之一。在农村地区,探索垃圾分类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同步推进垃圾分类,实行厨余垃圾不出村模式,涌现出白云区大源村、花都区竹洞村等一批示范点。

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垃圾处理终端设施建设的推进,全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将不断提升,垃圾分类出实招见实效,部分行业、地区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效果初显。(完)

热点排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