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东营12月10日电 题:“鸟类国际机场”黄河三角洲演绎“冬季恋歌”
作者 赵晓
被誉为“鸟类国际机场”的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今年又繁殖新增了一批珍稀鸟类。“我们成功繁殖东方白鹳115巢、幼鸟315只。黑嘴鸥繁殖种群也从2019年的6632只增至8676只。前段时间还通过望远镜观测到4只火烈鸟在保护区觅食,它们悠闲地在沼泽湿地内停歇。”该保护区科研中心工程师赵亚杰10日向记者介绍说。
时值隆冬,大批候鸟迁往中国南方,但走进地处北方的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然可见成群结队的鸟儿在这里觅食、嬉戏、休憩、飞翔,演绎“冬季恋歌”。保护区横跨东亚-澳大利西亚和环西太平洋两条鸟类迁徙路线,是全球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
图为保护区工作人员在高处观测湿地中的鸟类。 赵晓 摄扑腾翅膀,引颈向上,“折翼”天鹅“小雪”在驯养员的带领下悠闲散步。保护区救助站工作人员于广军告诉记者,10多年前,“小雪”被他们从冰封的河道上救回,伤好后仍无法起飞,就在保护区安了家。“冬天气候寒冷,我们经常收到热心市民送来的受伤鸟类,或在恶劣天气救助野外水鸟,其中也有丹顶鹤、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
“累计救治过100多只鸟,有的是冬天在外面忍饥挨冻,有的是翅膀或腿部受伤,跟不上迁徙大部队。”很多鸟类习惯在野外生存,被救助时很怕人,但经过长期地喂养照顾,它们会逐渐和人建立信任,愿意与人亲近。于广军回忆,救助站去年救了3只白鹤,连续两个多月打针、喂药,已恢复健康,放归自然。
在保护区工作6个年头的科研中心工程师赵亚杰,见证了这里营造的栖息环境日益优越。 赵晓 摄在保护区工作6个年头,赵亚杰见证了这里的鸟类种类越来越丰富,栖息环境日益优越。她带领记者参观鸟类栖息地时说,“它们在这里生活得很自在”,大片湿地中,有的天鹅在低头觅食,有的在悠闲地晒太阳、梳理羽毛。
赵亚杰称,从近几年的观测情况看,保护区内的越冬鸟类种群不断增加,河口湿地、河流湿地、人工湿地、滩涂湿地给鸟类提供理想的栖息环境,周边的稻田保证了雁类、鹤类的生存补给,同时也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关。“东方白鹳原本是3月开始繁殖,但连续几年观测发现,它们从2月份就陆续到保护区做巢繁殖。”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被誉为“鸟类国际机场”。 赵晓 摄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是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繁殖地,累计繁殖雏鸟1954只。据赵亚杰介绍,在保护区内,东方白鹳几乎全年都能看到,部分留在这里越冬,2月到保护区建立的人工巢繁殖,现已累计建立95个人工巢。
此外,继丹顶鹤去年首次在保护区野外繁殖后,今年已观测到两个丹顶鹤家庭繁殖了3只幼鸟。在赵亚杰看来,保护区“吸引力”的提升,得益于自2002年开始实施的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我们最初通过围坝、引黄河水,为鸟类营造淡水沼泽湿地环境,后期建立沉砂池,以清水补给淡水湿地,开展退耕还湿、退养还滩,使鸟类等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向多样化转变。”
资料图:图为东方白鹳在自然保护区栖息。保护区现为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繁殖地。 杨斌 摄自然保护区管委会主任苟宏水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该保护区组织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先后开展鸟类栖息岛建设、东方白鹳栖息地保护改善工程。以东方白鹳、黑嘴鸥等为指示性物种的鸟类种类、数量均大幅增加。
目前,保护区内的鸟类已由建区时的187种增加到36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2种,38种鸟类种群数量超过全球种群数量的1%。保护区现为白鹤全球第二大越冬地、黑嘴鸥全球第二大繁殖地。
资料图。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正在争创国家公园,未来将建成全球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 杨斌 摄苟宏水说,眼下,该保护区正在争创中国国家公园,未来将建成全球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成为更多鸟类与人和谐共处的“天堂”,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保护治理模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