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跌宕起伏的2020年即将过去,这一年我们同心战疫,这一年我们倾力战贫。走过2020,我们共同经历、共同坚守、共同奋斗,我们彼此鼓舞、彼此温暖、彼此慰藉。迎来新的一年,我们的生活将开启新篇章,我们的国家将迈向新征程。在日历即将翻过去的那一刻,我们应该回首过去,我们也有理由憧憬未来。2021年,我们在这里等你……
跌宕起伏的2020年即将画上句号。
这一年,
新冠肺炎疫情注定是国人心中难以跳开的关键词。
疫情肆虐,城乡“暂停”;
白衣执甲,逆行出征;
一张张口罩遮挡的笑脸,
藏不住与病毒战斗的坚毅眼神。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
与湖北毗邻的河南,
一亿人携手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中原防线,
交出一张“硬核”抗疫答卷。
2020年1月25日,
河南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
随之,
全省86万医护人员进入战时状态;
58.9万名机关干部下沉到村和社区;
1.35万名驻村第一书记提前返岗。
一时间,从城市到乡村,
专业者尽其才,普通人尽其力,
打响一场全民参与的疫情阻击战。
与武汉共战“疫”
在武汉疫情最焦灼的时期,
从1月26日到2月26日,
一个月内,
河南先后派出15个医疗队1281名医疗队员驰援武汉。
为了不给前线添麻烦,
女医护剪去长发、男医护剃了光头;
出征之时集全医院之力自备防护、生活物资。
他们,
有“95后”医护情侣推迟订婚携手赴武汉;
有女护士在病房唱起豫剧《穆桂英挂帅》为患者鼓劲;
有人错过孩子的出生,全国网友帮忙给宝宝取名
……
山河同春,血脉同源。
彼时,
河南集全省之力,
先后九批次向武汉支援临床用血,
为武汉抗击疫情提供有力的血液安全保障。
除此之外,
河南果蔬、河南米面、河南医械……
热情、有担当的河南人,
把自家最好的东西拿出来,
向南,向难
源源不断驰援武汉。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随着国际疫情愈加严峻,
多国友城及社会团体向河南请求物资支援。
在自身防疫物资短缺的前提下,
河南爱心防疫物资飞赴
意大利、韩国、日本、卢森堡、法国、德国、英国、南非等
31个国家和地区,
为国际抗疫贡献力量。
“中!” “得劲!”“弄嘞可不赖”……
在中原这片古老的大地上,
豪爽、热情、韧劲十足的河南人,
在2020年聚微光而成炬,
铸就抗疫中的硬核力量。
因为疫情,
2020年,我们错过太多。
岁末,
一个个好消息接踵传来,
让人无不对崭新的2021年充满期待。
2020年12月17日晚,
一条漂洋过海而来的消息,
“点燃”了河南一个叫陈家沟的地方。
当晚,
太极拳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河南温县陈家沟,
正是太极拳发源地。
2021年,你若来河南,一定要去陈家沟。
这里“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
全民皆“武”,
村医、保安员、环卫工,甚至路边摊的老大爷,
你遇到的任何一个人可能就是太极高手。
在陈家沟,你一定要去东沟,
这里是陈氏太极拳创拳宗师陈王廷创始太极拳的地方,
起势、出招,转身、抬腿……
试想春风柳绿时,
在东沟打一套太极拳,
也许你会找到与太极宗师心灵对话的秘径。
在陈家沟,你一定要去太极拳祖祠,
瞻仰太极宗师塑像,
静心阅读太极拳谱,
寻太极根,
这里是必打卡之一处。
在陈家沟,你一定要去杨露禅学拳处,
太极拳走出陈家沟声名远播,
杨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功不可没。
在这里,
你可以领悟太极拳的“德”与“道”。
太极拳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当前,全球已有数以亿计的太极拳习练者。
强身健体、修身养性,
包罗万象的太极文化愈发迷人;
相信在2021年,
会有越来越多的太极拳习练者来陈家沟寻根。
2021年,你若来河南,
一定要去河南渑池县的仰韶村。
1921年,
仰韶文化在这里首次发现,
从此,
这一距今5000~7000年的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
被统称为仰韶文化。
2021年,
是仰韶文化发现的100周年;
一个世纪以来,
仰韶文化考古成果迭出,
几千年前那段灿烂的华夏史前文明逐渐揭开面纱。
而1921年仰韶村遗址的第一次发掘,
也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
一百年来,
一次次考古发现刷新了国人对祖先、对历史的认知。
殷墟、良渚、二里头、三星堆……
中华文明迎来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揭秘时刻。
仰韶村,
被考古人视为考古圣地,
来到这里,触摸这片古老的大地,
你一定会为灿烂的中华文明愈发感到自豪。
2021年,你若来河南,
一定要去嵩山少林寺,
说不定在这里能巧遇一位画漫画的僧人。
2020年11月17日,
漫画大师蔡志忠“落发”少林寺,
再度让少林寺跃居热搜榜。
作为河南名片的少林寺,
一直热度不减,
为大众所津津乐道。
“少林,少林”
“有多少英雄豪杰都来把你敬仰”
……
1982年,伴随着电影《少林寺》,
一同播出的主题曲《少林少林》,
成为那一时期的经典。
此后,去嵩山少林寺参禅习武,
成为无数人心中的梦。
“40后”的蔡志忠结缘少林,
或许也源于此。
2021,我在河南郑州嵩山少林寺等你!
带你在少林寺山门前,
感受古刹千年变迁,
看乾隆笔下的“少林寺”;
带你在西方圣人殿,
感受少林习武之道,
看少林武僧留下的48个脚坑;
带你在少林寺禅堂,
聆听少林禅学,
了解传统的坐禅修行。
试想一下,
在少林欢喜地吃斋,
到大雄宝殿念佛;
与“洋弟子”一同习武,
和金庸笔下的“扫地僧”过招;
这,是你心中的少林吗?
少林洋弟子。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八大古都,河南占半壁。
2021年,你若来河南,
一定要去品古都文化。
一片甲骨惊天下,
所以,你一定要去殷都安阳。
安阳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
有文字可考、有文物佐证的都城之一。
在殷墟发现的甲骨文是中国文字始祖,
与现代汉字一脉相承,
也是世界三大古文字之一。
目前发现的甲骨文单字约4600多个,
其中,经考释而公认的有1700个左右,
尽管如此,
随着一个个甲骨文被破译,
“三千年而一泄其密”,
那段光辉灿烂的殷商文明让人叹为观止。
去殷都安阳吧,
那里有世界文化遗产殷墟,
有国之重器司母戊鼎出土地,
有一代枭雄曹操墓高陵,
还有人工天河红旗渠。
古人智慧,今人坚韧,
在古都安阳,
你能感受到从古至今流淌在国人血脉里的民族基因。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所以,你一定要去唐朝东都洛阳。
1300多年前,
女皇武则天登基称帝。
洛阳即为国都,也称神都。
在贯穿洛阳城南北的中轴线上,
一座明堂,一座天堂,
是女皇的理政、礼佛之场所。
且不谈古。
2020年,
龙门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周年。
一场古都文化盛宴,
引无数文史学者尽折腰。
洛阳,
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
隋唐大运河的中心,
历史上先后有十多个王朝在洛阳建都。
手摸河洛文化,
脚踩秦砖汉瓦。
定鼎门前的车辙痕迹、骆驼蹄印,
亦能窥见千百年前,
这座国际大都市的热闹喧嚣。
移步洛水岸,二里头遗址等,
一字排开。
在这里,
发现了目前中国最早的青铜器;
最早的绿松石器作坊;
最早的城市道路网;
最早的双轮车车辙遗迹;
最早的中轴线规划的大型宫室建筑群。
……
在唐东都洛阳,
你能窥见“最早的中国”。
清明上河图览大宋盛景,所以,你一定要去宋都开封。
这里是,宋都开封。
位于黄河下游,
又称东都,东京。
黄河至此悬于地上。
目前,河床高度齐于开封铁塔塔顶。
在古代,
黄河连年泛滥,
开封城被黄河泛滥的泥沙所掩盖,
后在掩盖的基础上重新修建新城。
故为,城摞城。
若未得见
北宋名家张择端的传世之作,
《清明上河图》。
请君再看开封城,
大型宋代历史文化主题公园,
清明上河园。
再现张择端画中的,
大宋盛景。
黄帝故里寻根,
所以,你一定要去商都郑州。
郑州,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故里。
这里不仅有
少林寺、崇阳书院、中岳庙、观星台
……
商代早期都城遗址,
让河南政治、经济中心
——郑州,
“浑身”散发着商都古韵。
近几年,
商都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地位凸显,
航空港区崛起;
郑州、洛阳、开封
三座古都连片而成的河南自贸区,
挂牌逾3年;
年轻的河南自贸区,
正在积极与国际接轨,
内陆开放“高地”已经筑起。
特别是2020年,
囊括中原新贵——郑州北龙湖“金融岛”,
龙子湖“智慧岛”,
鲲鹏软件小镇的中原科技城
如雏鹰展翅,
正在飞向“十四五”。
这就是河南古都文化,
浓郁又清雅。
因为疫情
2020,我们错过了很多。
如,
少林寺的“洋味儿”;
陈家沟的春色;
四大古都的文化盛宴。
2021,我在河南等你,
带你感受少林“洋弟子”的别样禅意;
带你去陈家沟习练太极;
带你去殷墟追溯汉字源头甲骨文;
带你去洛阳天堂,
看武则天时期万邦来朝盛况,
赏“花中之王”牡丹花;
带你去清明上河园,
领悟张择端笔下的繁华宋都;
带你去看洛水流入黄河时,
一清一浊,
形成的天然太极图。
2021,我在河南等你。
记者:阚力 赵晖 韩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