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冠肺炎)“他乡遇故知”的奇妙缘分:千里之外上海方舱医患相遇
中新网郑州4月18日电 题:医患的奇妙缘分:千里之外上海方舱相遇
记者韩章云
在陌生他乡的方舱医院里遇到曾经的管床护士是啥感觉?
“心里踏实多了,终于又遇到‘亲人’啦!”这是上海浦东张江方舱医院患者李伟(化名)的真实感受,而他在方舱医院里遇到的“亲人”,正是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护士王丹。
地图上显示,郑州距离上海九百余公里,作为河南援沪医疗队的一员,王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能在上海的方舱医院遇到曾经的患者家属。
4月8日下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援沪医务人员正式进驻上海浦东张江方舱医院6号楼。9日凌晨一点,医疗队接到了第一批病人,防护得严严实实的王丹正在为病人安排床位,耳边突然响起一串声音:“丹姐!丹姐!我是小兵的爸爸呀。”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会吧,我在上海没有熟人啊。”王丹回忆说,当她回头一看,眼前的这位男士正是前些日子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患儿小兵(化名)的爸爸李伟。
看到自己没认错人,李伟更加激动地说道:“丹姐,一开始我没认出来你,但你的声音我很熟悉,现在心里踏实多了,终于又遇到‘亲人’了。”
原来,为了减轻家庭经济压力,陪护儿子的李伟不得已来到上海打工,而王丹和同事们常常给予小兵妈妈生活上的帮助,这些善举让李伟印象深刻,即使是在外地他还是认出了王丹,上演了一场“他乡遇故知”的医患奇妙缘分。
“你们来了,我真的一点都不担心了,以前我的孩子在你们病区一点一点好起来,我相信你们的专业技术和责任心。”李伟甚至主动提出在方舱医院当志愿者,为抗疫尽一点力量。
如此巧遇,河南援沪护士李莹利也遇到了。
4月12日,在上海浦东张江方舱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援沪护士李莹利竟然遇到一位科里的病人家属原先生。
2021年,原先生陪伴妻子郭女士在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做了手术,当时妻子的管床护士正是李莹利。因为乳腺癌对郭女士的心理打击特别大,她很消极,不愿意进行术后的化疗,面对化疗的副作用几次想放弃。
而李莹利参加过医院的心灵关怀师培训,对郭女士进行了心理疏导,正是在李莹利的疏导和陪伴下,郭女士顺利地完成了后续的治疗,身体得到了很好的康复。
2022年春节一过,郭女士便和原先生一起到上海务工,没想到两人都成了感染者,被分到了不同的方舱医院。
疫情让夫妻二人的内心倍感忐忑和煎熬,“直到看到医护人员的防护服上写的是河南省肿瘤医院后,就觉得非常亲切。”原先生说,尤其是在这个时候又听到了熟悉的声音,心里别提多踏实了,并当即给自己的爱人郭女士拨了视频电话,告知在上海遇到了“亲人”。
而在李莹利和医疗队的悉心照料下,原先生核酸检测连续两次都是阴性,准备出院。另一边李莹利也通过微信聊天的形式鼓励郭女士积极配合治疗,按时吃饭、规律作息、加强锻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