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全市上下动员起来 共同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强防线 “我想成为女儿心中的英雄!”
又一次,疫情来袭;又一次,干部群众挺身而出。从流调人员到医务人员,从社区工作者到志愿者,从下沉干部到“双报到”党员,广州全市上下动员起来,共同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强防线。其中,有不顾身体疾病一直冲在前线的社区工作人员,有做好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后勤保障解决群众生活难题的逆行者,有不顾家中幼子驰援疫情防控前线的医务人员……这些勇于奉献的人们,给了广州人满满的安全感,也给了广州战胜疫情的底气。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道马鞍山社区80后党总支书记、居委主任王达栋,从平时服务社区居民的“大管家”,到特殊时期奋斗在防疫一线的“实干家”,他没有一刻能够真正歇下来。谈及他为什么这么“拼”?他总是淡淡地说道:“我只是做了该做的工作,我想成为女儿心中的英雄!”
王达栋在核酸检测现场工作。保障辖区内机场从业人员衣食起居
4月28日凌晨4点,刚刚做完密接次密接转运任务的王达栋回到家躺在床上休息,5点多手机就响了起来,新的任务接踵而至:早上8点30启动全员核酸检测,请工作人员8点完成场地布置和一切准备工作。王达栋又披着夜色,前往所负责的小区核酸点忙碌起来。
王达栋所在的马鞍山社区由8个小区组成,在其中的2个小区分别设有核酸检测临时采样点。每次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王达栋都要同时负责2个核酸检测临时采样点的搭建和运转工作。
除了保证核酸检测工作有条不紊进行之外,作为社区居民服务的“大管家”,如何确保社区居民服务工作同样稳定开展下去,也是王达栋心心念念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为社区邻里答疑解惑,王达栋的手机24小时保持开机状态,大情小事他都会亲力亲为。
王达栋所在居委会还肩负着一项特殊的任务——保障辖区内机场从业人员的衣食起居问题。
王达栋所在辖区内的机场从业人员共有400多户,连同亲属一起总共有800多人。这400多户分布在6个小区内,居住点人员多,楼栋分散,管理难度大。王达栋抓住重点问题,对于相关人员取餐送餐、配戴口罩、核酸采样、垃圾收集、消杀消毒灯问题进行严格检查。同时不忘落实“温情”关怀,对于相关人员的一些特殊需求例如买药用药等都尽量满足,让居住点人员过得安心舒心。
“这是我的工作,社区的大家需要我”
每天晚上9点多,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的王达栋还要马不停蹄地处理各种数据流调问题。当记者心疼地问他为什么不休息一会儿?他笑着说:“我多做一点,其他同事就会轻松一点。”
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让这位80后居委会主任的身体出现了一些问题。2021年6月24日凌晨,在核酸检测点忙碌了10多小时的王达栋因肾结石引发肾绞痛,当时痛得他不断呕吐,被同事强行拉去医院治疗,在注射了三针止痛针后疼痛才缓和下来。他的肾结石如今还处于保守治疗中。今年,他又患上了腰椎疼痛的毛病,但他依然夜以继日地奋战在稳控疫情的一线。
虽然他不把这些辛苦和身体疾病当做一回事,但是他每一次离家远去,心里无时无刻不牵挂着10岁女儿和妻子。“5月2日9点全员核酸检测,由于临时场地变更、天降大雨等突发因素,我们10点半才把整个场地搭建好,那时候整个人都淋成了‘落汤鸡’。就在这时,我的妻子和女儿特地赶过来给我带来了干净的衣服和热乎的暖茶,女儿把衣服和暖茶递给我后抱了我一下就离开了,这让我内心充满了温暖,感觉全身都有使不完的劲儿。”
“由于长期坚持在一线,可能我个人没有觉得自己的工作有多么辛苦和危险,但是我的妻子和女儿一直都十分担心。”谈到这里,王达栋的语气里面略带内疚:“我女儿经常跟我说,爸爸能不能不加班啊,我说不行,这是我的工作,社区的大家需要爸爸。”
白云管控区内连轴运转的“守关人”
近日来,在白云区人和镇的社区、小区、核酸检测点都会看到身穿一抹“蓝色”的公安民警。5月6日,记者深入白云区人和镇管控区探访一线公安民警的战“疫”故事。
“你好,进入管控区需有工作证和通行证,请出示证件。” 5月6日,广州市公安局白云区分局白云派出所教导员蔡传跃拦住了一名想进入白云区人和镇桥北大街的外卖小哥。
4月12日以来,蔡传跃先后进入白云区白云湖街道、人和镇封(管)控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蔡传跃在进驻白云湖街道大冈封(管)控区开展工作期间,为打赢大冈疫情防控战做了贡献。
“当时疫情传播扩散风险极大,单日新增病例一度占到当日新增病例白云区的近7成。”蔡传跃介绍,大冈村外来人口多,人员居住密集,握手楼密布,加上劳动密集型的小工厂、小作坊、小商铺聚集,疫情防控任务艰巨。
“电话都没停过,电话费是平时的三倍。连续十来天每天靠在沙发上睡三四个小时,十几天没有回过家。”作为专班负责人,蔡传跃穿着严实的防护服,带着网格民警和三人小组上门,一户一户走访,做到不漏一户,半天下来,汗水把衣服浸透,手指在手套里泡得发白。
“刚刚回到家里,把衣服洗了,还没晾干,下午又收到通知。”4月30日大冈封(管)控区刚一解封,蔡传跃又马不停蹄赶往人和镇防疫前线,投入到新一轮的疫情防控攻坚战中。
“运输侠”驰援18.3公里水马
4月28日晚上8点,黄埔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接到上级通知,立即统筹区内资源,运输围蔽所用“水马”,火速支援白云区。
负责统筹此项工作的区住房城乡和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一个大货车最多能运输200个空的水马,可供200米围蔽使用。如果一次运输16公里的围蔽“水马”,则需要80辆大货车。要在短时间内统筹这么多资源,任务非常艰巨。
于是,相关部门调动黄埔区几乎所有的工地,号召各个单位一起出力运送水马。水马运抵白云区已是深夜,路上没有路灯。大家便把汽车灯、探照灯、手电筒、手机灯都点亮了,为工人架设水马照明。
水马需要注水才能立稳,一开始大家没有经验,水马运抵后发现水车不够,刚架好一公里的水马又被风吹散了。于是连夜调度区住建局下属的绿化中心几十台水车到场,并联系当地镇街寻找水源,轮流加水补水,工作渐渐顺利起来。
从4月28日晚上8点到次日中午12点,连续工作16个小时后,白云区人和镇江人二路10.5公里和106国道5.4公里的高水马围蔽安装工作顺利地完成。4月29日下午5点,白云区明星村要围蔽,工作人员又完成了1283米水马架设。
5月3日下午2点,他们再次接到通知,要支援白云区人和社区防疫围蔽工作,需调集1100米水马。村里巷子很窄,水马运抵了,水车开不进去,无法为水马注水,只能靠工人肩挑手抬,延长水管为水马注水。
该负责人感慨:“18.3公里、近20000个水马筑起了疫情防控的‘长城’。”
西瓜当蛋糕 棉签作蜡烛
“没有蛋糕可以用西瓜代替,没有蜡烛可以用棉签代替,没有打火机,煤气炉有火。”出生在双医家庭的小宁,手里捧着爸妈独家“秘制”的10岁“生日蛋糕”,兴奋地分享着此刻的心情。看着视频里懂事的女儿,母亲温晓荣瞬间泪目。
温晓荣女儿捧着由西瓜和棉签做成的“生日蛋糕”。温晓荣是广中医一附院白云医院的治未病科医生,丈夫沈海锋是该院的急诊科医生,除了大女儿小宁,他们还有一个5岁的儿子。
4月29日凌晨00:38,医院工作群发出驻点支援人和高增村的紧急集结令,并且要求当天早上8点15分完成集结。“科里两位同事刚刚结束支援白云湖街的任务,大家都有家庭,抗疫工作应该共同担当。”温晓荣心想,况且现在人和镇的学生都转入线上教学,“我女儿快十岁,个人动手生活能力相对比较强,相信她一个人在家可以处理好生活和线上学习。5岁的儿子就托付给爷爷奶奶照顾吧。”跟丈夫简单商量后,温晓荣报名参加支援人和高增村。
“知道女儿4月30日生日,我早早就申请了当天休息,结果科室人员有变动,30日一早就通知我上班,一直忙到晚上八点多才下班。”受疫情影响,人和镇暂停了外卖配送服务,沈海锋灵机一动,在冰箱里拿出半个西瓜,再找出棉签当作蜡烛,插在瓜瓤里,一个别出心裁的“生日蛋糕”就制作完成了。“看到这个新鲜‘出炉’的‘生日蛋糕’,女儿很惊喜,迫不及待就要点‘蜡烛’和许愿,还马上在微信跟妈妈分享。”沈海锋说道。
4月30日当天采样任务繁重,温晓荣一直忙到21:30才有空看微信。看到照片里,女儿捧着由西瓜和棉签做成的“生日蛋糕”,笑得那么开心灿烂,温晓荣忍不住瞬间泪目了。
“他是一个‘隐形人’,每天我回家时他没回,我起床时他已离开家。但是每次看到他在核酸检测现场来回穿梭的身影,每次搂住他腰时总喊‘轻点,疼’的表情……我的小心脏都会有种莫名的疼痛。我爸爸在与疫情做斗争,我为爸爸感到自豪。”
——王达栋女儿眼中的爸爸
“没有蛋糕可以用西瓜代替,没有蜡烛可以用棉签代替,没有打火机,煤气炉有火。”
——温晓荣女儿生日时的分享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董业衡、耿旭静、叶作林、汤南、陈钧圣、何瑞琪、何雪华 通讯员巫俊强、潘玉菲、郝黎、余立挺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波、汤南 通讯员潘玉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