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合肥5月18日电 (记者 吴兰)记者18日从安徽省气候中心获悉,近60年来安徽气候持续变暖,入春和入夏明显提前,入秋和入冬显著推迟,夏季日数明显增加,暴雨日数增多显著。
为了增加公众对安徽气候变化的科学认知,更好地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安徽省气候中心从2014年开始,每年编写《安徽省气候变化监测公报》,揭示1961年以来安徽省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及其影响。
18日对外发布的《2021年安徽省气候变化监测公报》显示,安徽全省年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气温均呈现一致性上升趋势。1961-2021年,该省年平均气温平均每10年上升0.22℃,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上升速率分别为0.21℃/10年和0.30℃/10年。
其中,2021年,安徽全省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偏高1.0℃、1.3℃和0.8℃,均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高;国庆期间(10月1-7日)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二热;冬季平均气温为历史同期第三高,全省有61个站达到强暖冬标准。
数据显示:安徽全省年降水量、降水日数、降水强度和梅雨量均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但年代际变化特征显著,其中年降水量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和21世纪00年代至10年代初以偏少为主,而2014年以来总体偏多。
在暴雨日数方面,1961-2021年,安徽全省平均年暴雨日数有明显的增多趋势,增多速率为0.2天/10年,其中江南南部增多最明显,增多速率为(0.4~0.6)天/10年。
气候生态环境变化则总体向好。安徽全省可利用降水资源量呈阶段性变化特征,皖南山区水源涵养量明显增多。1961-2021年,淮河流域、长江流域和新安江流域可利用降水资源量均没有显著的变化趋势,以阶段性变化特征为主。2000-2021年,皖南山区水源涵养量明显增多,每10年增加42.1亿立方米。其中,2021年,淮河流域可利用降水资源量偏少32.4毫米,长江流域偏少90.1毫米,新安江流域偏少215.2毫米;大别山区水源涵养量偏少9.5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