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洛阳5月18日电 (阚力 刘嘉仪)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开馆暨“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18日在古都洛阳启动。见证千年漕运兴衰、古代仓储制度等的逾400件(套)文物,让民众一饱眼福。
洛阳是中国大运河联合申遗的城市之一,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坐落在洛阳市瀍河入洛河口,自开工到建成开放历时近2年,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内设陈列展览、公共休闲、研学会议、文物储藏等多个功能区,是集文物保护、科研展陈、社会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运河主题博物馆。
图为民众在博物馆展厅参观。 张健 摄开馆当日,记者远观具有隋唐建筑轮廓特征的该博物馆,连绵起伏的建筑屋顶,如同隋唐宫殿建筑群的天际线。
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建筑室内外的主要装饰材料选用改良工艺的唐三彩陶瓷挂板,其内部通过结构空间一体化的混凝土拱券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暗示出“运河桥”的主题。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共分为三层,展出了从众多大运河相关文物中精选的近400件(套)文物精品,包括汴河文化层、隋代石狮子、西周回字纹青铜鼎、唐三彩天王俑、唐盐铁使印、唐代仓窖遗存、含嘉仓19号窖刻铭砖、回洛仓“大业元年”砖,洛阳运河一号、二号古沉船等。
一层、二层的“国运泱泱——隋唐大运河文化展”基本陈列展厅,通过展出的文物讲述由隋唐大运河带来的都市繁荣和文化交流,展示位于隋唐大运河中心的洛阳的城市地位及大运河开凿的背景和技术成就。
其中,以大运河的开凿、转运为中心的展示部分,生动讲述呈现了洛阳的优越地理位置、东都洛阳的营建、大运河的开凿、运河上的水工传奇以及运河的漕运体系及因漕运而生水运仓储、水上交通工具、各色商品。此外,还通过搭造新潭码头、南市等场景,以隋唐洛阳城、南市场景和诗画运河、运河非遗互动的形式,形象展示了隋唐大运河上的经济文化。在大运河的保护传承部分,通过文字、影片和互动的形式展示了大运河的申遗之路、运河风光、国家图书馆里的运河等内容。
图为博物馆展示大运河历史变迁。 张健 摄三层的“一粒米的漕运之旅”互动体验展厅,讲述一粒米从征收、运输至到达的全过程,整个过程以环幕影院、互动游戏、语音问答等形式展示沿线城市风貌、河工技术、漕运制度改革、仓储方式等。
此外,该馆临时展厅开设的“洛阳考古百年成果展”,通过300余件(套)洛阳本地出土文物,阐释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年来,洛阳考古人在人类起源,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早期国家诞生、民族融合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
洛阳作为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和枢纽城市,至今还保存着通济渠(洛阳段)、含嘉仓、回洛仓、隋唐洛阳城等大量珍贵的运河遗产。其中,2014年6月,含嘉仓160号仓窖遗址和回洛仓遗址作为中国大运河的典型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活动主办方称,隋唐大运河博物馆的建成开放,为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示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在推动国际间相互交流融合、强化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符号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