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广西“80后”背带绣娘:跨界合作传播壮族非遗文化

——

2022-05-19 17:18:00

中新网南宁5月19日电 题:广西“80后”背带绣娘:跨界合作传播壮族非遗文化

作者 张文茜

“这是一个展开翅膀的蝴蝶,蝴蝶的两侧是两条会跳舞的鱼,蝴蝶和鱼在我们壮族有多子多福的意思。”黄碧瑜自豪地向记者展示着她的“传家宝”——其母亲年轻时亲手绣的一条隆林壮族背带。

今年39岁的黄碧瑜出生在广西百色隆林各族自治县一个壮族小村庄,从小跟随长辈和当地民间艺人学习纺纱、染线、织布等传统纺织技艺,并熟练掌握了壮族背带制作方法。2019年,她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隆林壮族背带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从壮族背带制作技艺衍生开来,她还发展了壮族刺绣、壮族贴布等技艺。

黄碧瑜缝制到一半的背带图案 王以照 摄黄碧瑜缝制到一半的背带图案 王以照 摄

“我13岁时第一次穿上了壮族服饰拍照,立马就喜欢上了。”黄碧瑜近日受访时表示,虽然壮族服饰不像其他民族服装那么艳丽,但典雅大方。从那时起,她就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希望将来能够把家乡的文化带到国外去。

“母亲和外婆就是我最好的老师。”得益于从小的耳濡目染,20岁时,黄碧瑜开始了隆林壮族背带制作技艺的传承。在这过程中,她从各处收购壮族刺绣背带、服饰等,并向村中老人请教背带上花纹的寓意和绣法,以丰富刺绣的形式和纹样。

据黄碧瑜介绍,一张隆林壮族背带全长近6米,制作时,图案先设计成剪纸,再在剪纸的基础上缝制纹样。“从布料到剪纸、缝制,整个制作过程需要花费短则一年半,长则三年的时间。”

隆林壮族背带底布通常以黑色和红色为主,刺绣纹样主要集中在背带中心部分。“背带的纹样是代代相传的,有花楼、蝴蝶、石榴花、鱼、蜈蚣等,寓意着家庭和谐,多子多福,驱邪避恶。”黄碧瑜说,“将这些带有美好寓意的图案都缝到背带上,是希望即将到来的家庭新成员能长命百岁、百毒不侵。”

为使壮族背带清洗和保存更方便,黄碧瑜对其粘布的材料和刺绣线进行了改良。此外,为迎合年轻人喜好,她将背带上的纹样和壮族元素与生活用品结合起来,衍生出抱枕、香包、杯垫等多样文创产品,使壮族背带焕发出新的魅力。

当前,掌握这项技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黄碧瑜闲暇之余开始大力推广壮族背带和壮族拼布技艺。每逢“壮族三月三”等重大节日,她都会受邀到广西民族博物馆向观众进行现场展演。此外,她还与咖啡厅、酒店、摇滚乐队、学校等跨界合作,将壮族背带上的纹样融入杯垫、香囊、服饰中。以往在博物馆里“高高在上”的展品,一下子“亲民”起来。

黄碧瑜将背带的主要图案,缝制在一张床单上 王以照 摄黄碧瑜将背带的主要图案,缝制在一张床单上 王以照 摄

黄碧瑜还与中小学校合作开设体验课,免费提供材料包,把背带上的一些小纹样提取出来,让孩子们进行刺绣或拼接。此外,她还向留学生传授背带拼布技艺。“每年在三月三、东盟文化周的时候,我都会教东南亚的留学生制作艾草香包、杯垫等,他们都很乐意学习我们的这种传统文化。”

黄碧瑜曾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的大型文化艺术展览,足迹涉及美国、韩国以及非洲一些国家,其多件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收藏。“2017年,我第一次出国去参加展览,实现了儿时的梦想。外国人也很喜欢我们的传统文化,带去的两箱作品在半天内就售完了。”

“壮族文化历史悠久,壮族背带这么好的传统技艺,如果没人传承就太可惜了。”黄碧瑜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将壮族文化发扬光大。在她看来,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壮族文化,是最高兴的事情。(完)

热点排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