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上海战疫录)上海医疗机构逐步重归正轨:多措并举严防疫情传播

——

2022-05-26 09:20:58

中新网上海5月25日电 (记者 陈静)上海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医疗机构正在逐步重归正轨。

记者25日获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下称:仁济医院)手术服务全部开放,限期手术应收尽收,择期手术实行预约制。目前,该院部分科室床位收治率已近70%,医院日手术量近100台。

记者了解到,为了最大限度降低住院病房疫情防控风险,仁济医院对内外科大楼各科室的整体布局做了精细化调整,每幢楼宇设置缓冲楼层。急诊收治、但尚不能满足入院条件的患者将先被收治进缓冲楼层单间隔离,需要急诊手术的患者按照医院院感防控要求,进行人员防护和负压手术室手术。

每个病区均设置隔离单间并留有一定比例的缓冲病房。各病区根据实际情况,严格规划“三区两通道”。(“三区”即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区;“两通道”是指医务人员通道和病人通道。)病区及电梯等公共区域加强了消杀频次,病人出院病房清空后均需进行终末消杀,方可收治新入院病人。不同日入院的病人避免安排同一缓冲病房,以进一步降低疫情传播风险,保障住院患者安全。

对于有择期住院需求的患者,仁济医院提供全预约制服务,目前预约率达100%。在满足入院条件的基础上,当日入院的患者及陪护均需完成一次抗原检测,一旦发现流调异常、体温异常或阳性病人,医护人员会立即将其移入隔离病房,安排复核或转运,所涉及到的场所及物品均进行封闭后终末消杀,直至环境采样呈阴性方再启用。

医院探索建立“楼长制”,每位楼长由一名院领导担任,全面管理一栋楼宇。“楼长制”确保每件事情有人管理,每个环节有人督导,逐步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精细化管理。医院方面表示,“楼长制”让疫情传播风险“降下来”,重点人群行动轨迹“稳下来”,各项制度的执行“严起来”。据介绍,有了“楼长制”,所有问题现场决策现场解决。出入口处的闸机设置规则,就是楼长根据实际情况和多日运行观察后做出的合理调整。

在院区闭环管理期间,院区各大楼成立应急领导小组。由楼长带头,每个楼层逐一进行巡察督察;启动在院病人分类处置预案,召集楼内各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召开紧急线上会议,确保医疗安全。专班人员对滞留院区的住院病人及陪同家属按区域开展排查;护理人员详细记录病人基本信息,便于数据统计和进一步处置;各科医生对病人进行病情评估,梳理后续诊疗措施,耐心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沟通工作,及时疏导病人不安情绪。

4月下旬,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民众就医、手术需求也逐渐增加,仁济医院克服重重困难,决定恢复日间手术。医务处连夜召集护理部、院感办、日间管理中心、日间手术室、麻醉科、临床科室等多个部门,共同商讨疫情下日间手术的新流程。大到病人的收治原则,小到病人乘坐哪部电梯到达日间病房,每个细节都不放过。

日间病房的护士长们积极配合,细化重塑了日间手术患者收治流程。据了解,仁济医院是中国少数开展日间心脏微创介入手术、当日离院模式的医院。通过日间手术,患者快进快出,最大限度地提升了病床周转率,将病床腾挪出来,提供给亟需救治的患者。自心内科普通病房闭环重启以来,仅5月1日到5月20日就开展了日间心脏微创介入手术102台,其中冠脉介入85台,起搏电生理17台。

医院方面告诉记者,即便是在疫情防控最吃紧的时候,该院心脏重症团队依旧连续救治近百例急性心梗患者,年龄最小者31岁,年龄最大者90岁,最高一天连续救治了5例急性心梗患者;同时起搏器救治了12名心脏骤停和阿斯综合征发作的患者;包括了11例确诊阳性的心脏危重症患者。

同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中心)门诊大楼里,各个诊区内秩序井然,患儿及家长们坐在候诊区有序地等待着叫号。儿中心门办主任田丹告诉记者,随着社会面的逐步开放,越来越多的家长可以带着孩子走出小区,到儿中心解决医疗需求。同时,医院协调一切资源,特别是临床科室的主任们、专家们纷纷投入于复工复产。

据眼科主任刘红介绍,历经了两个多月的网课,孩子们的视力问题成了家长们的“心病”,春夏季又是过敏性眼疾的高发时节,眼科诊疗需求一直居高不下。但是由于疫情防控,大多数的家庭选择互联网医院来解决眼睛感染、过敏等问题,但对于屈光不正等问题的验光配镜等,只能暂时积压需求。随着社区逐渐开放,这几天眼科门诊开始热闹起来,她带领团队在门诊守候。

“在封控最严的日子里,一个病人也没有……眼下情况是好多了,孩子们能来看病了,我最担心的还是那些术后病人,希望他们能尽快来医院复诊,毕竟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超过了复查时间。”心内科的主任医师沈捷表示,他们将坚守在门诊,在孩子们需要时,能帮上忙。

据悉,目前,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所有科室门诊全部开放,均由科室主任等领衔坐诊,并逐渐开足马力,以应对社会面逐渐开放带来的医疗需求以及即将来临的暑期高峰。(完)

热点排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