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成都5月26日电 (记者 贺劭清 张浪)“我们从今年3月开始每天监测鱼群产卵量,数量比禁渔之前增加300%,感觉这几年的一切努力都值了。”26日清晨,四川宜宾长江鲟协助巡护队队长周涛与队友驾驶着冲锋舟,来到长江江中对鱼卵采集网进行检查。
作为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四川96.6%的水系属于长江水系,境内1.87万平方公里属于黄河流域。为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确保一江清水永续东流,2020年9月底,四川省长江流域的10257艘渔船、16480名渔民全部退捕上岸。
四川宜宾长江鲟协助巡护队大部分队员均为谙熟水性、世代居于长江畔的渔民。周涛告诉记者,除了救助珍稀鱼类,大家还协助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专家进行鱼类采样监测。“近两年不仅救助的珍稀鱼类越来越多,晚上散步还能看到鱼群跃出水面的场景,我们的母亲河越来越美了。”
达州市宣汉巴山大峡谷蜿蜒的山路与茂密的树林互相印衬。 张浪 摄离宜宾市700余公里的阿坝州若尔盖县黑土滩,送别了来此过冬的西伯利亚大天鹅,又迎来了来自云南的黑颈鹤。据了解,“十三五”以来,四川持续加大对黄河流域治理投入,累计投入黄河流域治理保护10余亿元,并创造性地将若尔盖湿地等一并纳入黄河河湖长制实施范围,最大程度拓展水域岸线保护范围。
若尔盖林草局工程师涂胜每周都会前往若尔盖黄河上游水源涵养项目等沙化治理项目进行观测。他介绍,通过“一年阻风固沙、两年植被恢复、三年苗木成活、五年灌草结合”治理措施,当地流动沙地明显固住,沙移现象逐渐减小。2019年全国第六次沙化土地监测初步报告显示,若尔盖县沙化土地面积较2014年第五次沙化土地监测结果减少11.58万亩,首次出现负增长,沙化治理迎来历史性拐点。
除了守好一江碧水,四川还坚决打好蓝天、净土保卫战。在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方面,四川把成都平原、川南地区大气环境质量改善作为全省环境保护“一号工程”,强化联防联控应对重污染天气。2021年,四川细颗粒物(PM2.5)浓度31.8微克每立方米,优良天数率高达89.5%。
“过去五年,四川扎实深入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对全省耕地土壤实行分类管控,对建设用地实施准入管理。持续开展土壤污染风险源排查整治,从源头防止新增土壤污染。”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土壤地下水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吴怡介绍,接下来四川还将开展长江黄河上游土壤风险管控区建设,强化工矿企业土壤污染源头预防,加快污染土壤风险管控、治理修复,让民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若尔盖草原植被恢复治理对比图。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 供图只有生态优先,方能绿色发展。五年来,四川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认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部署,书写新时代绿色转型答卷。
2021年12月31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个履约周期正式截止。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成交成交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1799.49万吨,位居全国第四位。该交易所2021年的成交量占开市以来累计总量一半多,超过了过去四年总和。
火热的碳交易背后,是四川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体现。五年来,四川不仅在全国率先完成“三线一单”编制,划定全省综合环境管控单元,切实构建环境分区管控体系,还印发《四川省生态环境领域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若干措施》,从优化环评管理方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等10个方面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此外,四川还强化政银合作,3年内向生态环境领域提供不低于1000亿元的项目融资额。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四川还将制定实施《四川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行动方案》,制定四川消除重污染天气、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治理、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等综合性(专项)工作方案,做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后续工作,继续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切实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奋力谱写美丽中国的四川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