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伊犁河谷,生长着第三纪遗留下来的亚洲面积最大、最密集的原始野生苹果林,它是研究温带果树遗传多样性和基因进化的种质基因库,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然而过去,野果林生态系统遭受破坏。2016年,由国内12家科研单位联合攻关,开始了“天山野果林”保卫战。如今5年时间过去了,天山野果林的恢复情况如何呢?
这是2015年5月记者拍到的画面,在原本开花的季节,80%的珍稀野生果树,因为小吉丁虫害和腐烂病的影响而干枯。
时隔5年,专家组通过科研攻关,探明了新疆野苹果种群退化与气候变化、病虫害和人类扰动之间的关系,找到了苹果小吉丁虫防治的关键窗口期和腐烂病的成因与防治方法。通过物理、化学、生态修复等多种手段,使这些珍稀的天山野果林逐渐焕发生机。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 张道远:尤其是今年,花开的情况也是很好的,5月份整个满山坡都是开着白花,苹果花开得也很好。
专家组还在野果林生长的核心区种植了近两万株其它品种的野生果树,加强生物多样性,阻断病虫害的传播。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 刘会良:像樱桃李、欧洲李、野山楂等等,还有一点小檗,因为小吉丁虫它只在苹果树传播,但像杏树,还有刚才说的欧洲李一般它不传播,所以增加了物种多样性以后,小吉丁虫传播的途径相当于就切断了。
目前,野果林生态恢复已达到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