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的《走进乡村看小康》一起看看各地积极传承传统习俗、传统文化,打造文化产业,给百姓带来好生活,让乡村更有吸引力。
这段时间,辽宁大连石河村的村民正在为下个月的丰收节排练着太平鼓舞《庆丰收》。
不到4000人的石河村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产业。可是怎样让自己的乡村游更具特色,能吸引更多游客呢?几经摸索,当地瞄准了大连市非遗项目——太平鼓舞。村里专门聘请了老师,提供训练场地和服装道具,组织起一支百人的鼓舞队,既能观赏又能体验的非遗项目受到了游客的欢迎。尝到甜头的石河村还将当地延续了多年的老行当、老手艺一样一样找了回来。
如今,石河村每年接待游客都在100多万,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也达到了2万多元。当地还在校园中开设了太平鼓舞课程,传承传统文化。
让非遗“活”起来,富裕一方百姓,增强传承后劲。陕西安塞的冯家营村拥有腰鼓、剪纸、绘画、民歌和曲艺五张“文化名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在四川德阳绵竹的年画村,农闲时画年画成了当地村民一项重要的经济收入;山西永济市东开张村的土布制作技艺被列入了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当地探索“非遗+农户+合作社+企业”的模式,村民们在农忙之余织土布,既能增加收入,还能守住乡土,传承乡风。
这几天,在广西武宣县石耉村,乡村篮球赛正在举行。如今,在当地村村都有篮球队、村村都有健身广场。丰富的体育活动增强了乡村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了村民的精气神,让乡村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