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原创 >

畜牧业行业规划:2025年奶牛等养殖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

2022-01-11 12:36:08

建立完善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有必要将多部委针对养猪业已出台的支持政策固定化并拓展适用范围到整个畜牧业;要抓大不放小,支持龙头企业通过订单、托管、入股等多种形式,带动中小场户提高效益;要瞄准发展动力和生产效率,推动畜牧业新技术、新业态加快成长。

最近,我国畜牧业发展迎来行业规划。日前印发的《“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提出,重点打造生猪、家禽两个万亿元级产业,到2025年,奶牛、生猪、家禽养殖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如何养殖”之于畜牧业恰如“谁来种地”之于种植业,值得深入思考。

畜牧业产出肉蛋奶等动物蛋白,是保障食物安全的战略产业。近年来,我国肉类、禽蛋产量保持世界第一,奶类产量居世界前列。养殖主体格局变化,小养殖场户加速退出,规模养殖快速发展。“一猪独大”局面在改变,禽肉、牛羊肉产量增加,畜产品结构多样化。更可喜的是,工商资本大量进入,畜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对我国来说,提升畜牧业竞争力恰逢其时、意义特殊。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小,种植业受规模限制突出。相对而言,畜牧业资本和技术密集度更高,在经营规模上更容易突破,可以在农业中率先实现现代化。

不过,还要看到,畜产品供应总体还处于紧平衡状态,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形成较大的市场波动。牛羊方面,2010年到2014年,不少地方对牛羊生产的积极性不高,市场上的牛肉和羊肉供应持续偏紧,价格分别上涨了3倍和4倍;猪禽方面,阶段性过剩和阶段性紧缺交替并存,而一旦遭遇动物疫情等导致供应紧张,价格就会过快上涨,这在2019年到2020年的猪肉价格上表现尤为明显。虽然此后通过系列举措,价格都回归合理区间,但这也说明,抓好畜产品有效供给,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下一步,依靠国内资源增产扩能的难度日益增加,依靠进口调节国内余缺的不确定性也在加大,畜产品稳产保供任务会更艰巨。一方面,畜产品的生产性能不够高,养殖机械化率较低,行业竞争力较弱。畜产品进口连年增加,虽满足了消费者多元化选择,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国内生产的挤压。另一方面,本世纪之初,我国畜牧业在成本方面有一定优势,但目前传统优势正在失去。今后,玉米等饲料粮供需矛盾突出,大豆、苜蓿等严重依赖进口,生产成本整体依然会偏高。

更重要的是,发展不平衡问题更突出,这在深层次上制约行业发展。从政策环境看,一些地方“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落实不到位,把养殖场视为“低端产业”,缺乏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从配套支撑来看,养殖设施建设及饲草料种植用地难问题突出,一些地方审批时松时紧,影响了一些主体投入畜牧业的稳定性;从环境约束来看,部分牧区生态环境容量饱和,部分农区粪污利用水平较低,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凸显;从产业链看,大量的中小场户既没有跟龙头企业有效联结,也没有通过合作社组织起来,在市场波动中很吃亏,盲目跟风还加剧了市场波动。

按照《“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猪肉自给率要保持在95%左右,牛羊肉自给率保持在85%左右,奶源自给率达到70%以上。只有建立完善的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才能全面提升畜产品保障能力。具体而言,从政策来看,多部委针对养猪业已出台财政、金融、土地、环评等支持政策,有的突破了多年未解决的难题。有必要将上述政策固定化并拓展适用范围到整个畜牧业。从主体来看,规模养殖已是畜牧业产出的中坚,但中小场户依然占据主体数量的优势。要抓大不放小,支持龙头企业通过订单、托管、入股等多种形式,带动中小场户提高效益。从方式来看,要瞄准发展动力和生产效率,推动畜牧业新技术、新业态加快成长,顺应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对畜牧业的再造,补齐畜禽种业、饲草料、屠宰加工等短板,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乔金亮)

热点排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