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时节,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金谷烟草专业合作社的院落里,一摞摞金黄的玉米堆成了小山。“今年抽穗期雨水足,玉米长得不错。”合作社理事长殷文太随手拿起一根玉米,“一穗16行、40层,出籽率很高,平均亩产3000斤一点问题都没有。”
“谁说玉米不赚钱?关键要看怎么种。”优选品种、科学防治、绿色有机,走过一道道“安全门”,今年昭阳区苏家院烟叶产业综合体种植的甜脆玉米迎来丰收年,400亩轮作玉米销售额达316.5万元,实现纯利润120万余元。
丰收底气从哪里来?绿色有机就有效益
走进烟农张林的玉米地里,几名工人正在打包鲜玉米,5个玉米被打包在一个纸箱里,以每箱49.9元的价格,通过“云香印象”电商平台卖到全国各地。
身材中等、皮肤黝黑,言谈间还略有些腼腆,这是张林给人的第一印象。3年前,初中文化的张林还是一家小餐馆的老板,一次回乡时发现烟草部门正在老家打造烟叶产业综合体。以前家乡田间道路不畅,大型农机下不了地,乡亲们全靠人力种田。随着综合体内高标准农田项目的落地,村里修路打井、整修水利,农业生产条件大为改善。经过一番研究,张林决定返乡种烟,造福乡里。
今年年初,在烟站的指导建议下,张林在去年100亩烟地种下甜脆玉米,利用轮作充分用地和积极养地,避免土壤养分的单一消耗,减少烟田病虫害。
乡亲们都说张林“憨”,他的100亩玉米地用工成本在10万元左右,比其他同面积的菜农高出不少。
甜脆玉米种植成本为什么这么高?是因为张林从养地播种,再到收获,全程不使用任何化肥、农药、激素等。人工除草,物理除虫,只用农家肥,坚守自然农法,过程繁琐但必不敢省人工。
在张林看来,“降本增效”核心不是降成本,而是让成本促使收入最大化。为了生产绿色、有机的蔬菜,他不怕用工多。蓬乱的头发显得他有些土气,老气横秋的脸上满是皱纹,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带领着乡亲们共同致富。2021年,张林的120亩烟叶入账49万,再加上150亩轮作和烟后作物,入账近180万。
丰收底气从哪里来?减损就等于增产
一籽一粒,种出不易,减损也等于增产。“咱给一家一户烟农服务,损失得控制!”在金谷烟草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殷文太最清楚烟农的心头事,现如今虽越来越多的烟农开始接受烟叶“轮作”,但和种烟比起来,轮作这一年经济风险也随之而来。
“玉米这个活儿,既讲时机又讲技术,地上落了多少穗,苞米叶剥得利不利索,秸秆留茬多高,每个细节都关系到烟农的收成。”临近采收,合作社都会提前做好用工培训,努力降低采收损失率,力争玉米颗粒归仓。
“你瞅瞅,采收前玉米叶还带着绿,这就叫活秆成熟。”理事长指着手机照片,话语间带着满满的成就感,“玉米穗成熟后,叶片继续进行光合作用,能让籽粒更实,还能避免植株早衰倒伏。”作为合作社理事长殷文太已然是一名“土专家”,每个阶段都严格按照示范方案和技术规程开展玉米田间操作,并组织烟农、菜农观摩学习,发挥辐射带动功能。
2021年,昭阳区苏家院产业综合体内400亩轮作甜脆玉米销售额达316.5万元,实现纯利润120万余元。
“‘绿色有机’四个字自带流量。”昭阳区烟草分公司经理吕道林说,产业综合体内的甜脆玉米,有机、有名、有量、有口皆碑。一籽一粒的背后,是“绿色、循环、效益、品牌”的发展理念,是生态优先、共生共存的发展底色。
下一步,昭阳区烟草分公司将持续探索“电商+合作社+综合体+烟农”模式,与烟农建立长期稳定农产品购销关系,结合新形势下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多重客观需求,做给烟农看、带着烟农干、帮着烟农赚,辐射带动周边农业发展转型升级,全力打造乡村产业振兴昭烟样板。
作者:李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