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原创 >

罗坤荣:用心栽得满园香

——

2022-03-14 15:25:00

春节刚过,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姜州镇民德村的村民们还是一派闲适模样,三五成群地坐在场坝的矮墙下晒晒太阳,拉拉家常。几个孩子追逐嬉戏,村民们盘算着把种烟叶的地再翻两遍,晒足这春日里的日头,好栽下今年的烟叶。

近年来,民德村通过种植烟叶,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2021年,单烟叶一项,全村221户烟农收入2107.6万,户均收入9.54万元。

罗坤荣,就是这其中的佼佼者。凭着自己种植烟叶三十多年积累的经验,罗坤荣成了村里种植烟叶的“土专家”。谁家烟叶种不好、烤不好,都会来请这位热心的老人去看一看。

2021年,罗坤荣因烟叶种植水平高、质量好,被凉山州委州政府评为“先进烟农”。种植30余亩烟叶,收入约15万元。

用烟技员何朝兵的话来说:“有他在,我都省心多了。”

何朝兵2018年负责民德村的烟叶种植技术指导,可是理论上的烘烤技术,还得结合“实战”才能更好地指导烟叶生产。为此,何朝兵经常来“老罗”的烤房里看看,一起探讨技术上的疑难。

“烟叶种植可是个技术活,烟叶质量好坏标志着能否卖出好价钱。特别是烘烤,一定要慢工出细活。”罗坤荣说。

“火力要小而匀,根据烟叶变黄、干燥的程度掌握火候,慌不得。”每一炕烟叶的烘烤,罗坤荣都会守在烤房,即使要打盹休息一会儿,他也会再三叮嘱儿子注意观察。

一炕烟,罗坤荣通常要烤上十几天。每年烘烤季节,满院弥漫着烟叶的醇香,令罗坤荣格外踏实。除了烘烤,罗坤荣在种植、采摘烟叶方面也不马虎。

每年烟叶采摘完,罗坤荣就开始着手整理烟地,清理烟茬,深耕、翻晒土壤,一边再堆沤上自家的农家肥。家里养了几头猪、两头牛以及二十多只黑山羊,这些都是罗坤荣种植烟叶的有机肥来源。物尽其用,人尽其力,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罗坤荣把每一项农事都做到了精细精准。

“每年三月就开始提埂开厢,在这之前土地至少要翻晒三次。”这些年,有了小型农机,罗坤荣虽说年过六十,对自己的土地也能细心照料着。

“施肥要少量多次,种了几十年的烟,我只要一看烟叶的长势,就能估出来要用多少肥料。”聊到烟叶种植技术,罗坤荣颇有心得,对烟叶付出的心血,他比别人多。

根据烟株长势精细管理,田间操作防止损伤烟叶,一定要成熟采收,有雨水或是烈日时都不采烟……每一个技术要领他都不吝于介绍给村民们。

罗坤荣老两口及儿子儿媳,常常在傍晚烟地里凉快干爽的时候采摘烟叶,夜幕低垂时就打上手电筒采摘。从采摘到编烟入炕、择烟分级都尽可能地不损伤烟叶。

种烟,是罗坤荣一生的事业。正是因为投入了无尽的心血,他的烟叶几乎没有青烟和杂烟,每一片烟叶对他来说都是被珍视的,维系着他不算富足却温暖踏实的家,面对未来他心中也充满希望。

会东县是凉山、四川乃至全国的核心烟区,是全国烟叶生产第一大县。2021年,会东县种植烟叶27.8万亩,收购烟叶80.77万担,较2020年增产10.69万担;烟农收入13.68亿元,同比增长3.02亿元。在会东,像罗坤荣这样的烟农还有很多,在烟草行业及会东县委政府的政策扶持与技术支撑下,他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在致富奔康的路上越走越顺、越走越远。

作者:郑佳莉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艳玲

热点排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