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衣问题和吃饭问题同等重要。近几年,主要解决人们穿衣问题的“棉花种子”屡屡带来惊喜。
去年6月,“中棉113”乘坐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开启航天之旅,拉开我国自主的空间站航天育种序幕;而此前,2019年1月,“中棉所41”搭乘嫦娥四号在月球种下“第一绿”,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从“中棉所41”到“中棉113”,进入太空的棉花种子皆出自位于安阳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一粒小小的种子,为何频频被航天事业选中?棉花在陆地上就被称为“先锋作物”,耐盐碱、抗旱涝。“在非常态逆境条件下,仍然脱颖而出,将自己的特性展现得淋漓尽致。”3月18日,中棉所副所长马雄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经过太空历练的种子,发芽率、抗病虫等性状可能会发生改变,由此培育出来的新品种,可能更高产、品质更高。”
中棉所带来的惊喜,远不止“上天”这么简单。20世纪90年代初期,棉铃虫连年暴发,我国棉花生产濒临绝境。中棉所通过联合优势单位协同攻关,成功培育出“中棉所29”和“中棉所41”两个重要品种。其中,“中棉所41”是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在这两个品种带动下,国产抗虫棉市场占有率从1999年的5%迅速上升为2012年的98%,彻底击溃了国外品种的垄断。
如今,随着我国棉花区域格局调整、种植方式变革,如何种出好棉花,让国棉超过“美棉”、赶上“澳棉”,成为中棉所的新课题。“如同当年我们能研发出自己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现在也要用国产优质棉顶住进口棉的冲击。”马雄风说。
什么是优质棉?在设在中棉所的农业农村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高级实验师孟俊婷拿出一团棉花,用手扯长度法整理出一个整齐的棉束,然后用力拉断,“你看,纤维长度足足31毫米,强度32厘牛/特克斯,长度和强度达到双30,这是衡量优质棉的重要指标。”
孟俊婷手中所拿的就是“中棉113”,是2019年刚刚通过审定的优质棉品种。“‘中棉113’成功突破早熟、高产、优质难以协同改良的技术瓶颈,实现了产量和纤维品质双提高,填补了低积温冷凉地区棉花种植品种的空缺,成为确保北疆地区高品质棉花稳定供应且超越‘澳棉’品质标准的‘芯片品种’。”马雄风说。
据统计,2021年,“中棉113”在北疆地区种植面积达到140.6万亩,预计未来三年将累计推广1000万亩以上。与此同时,“中棉113”还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进行区试。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和国家战略物资,当前,新疆是我国的主要产棉区,棉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近九成。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业内人士认为,把棉花排在粮食后面,并且优先于其他农产品,可见棉花生产在国内农业中的重要地位。《“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要适度恢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十四五”期间力争恢复到1100万亩以上。
“适度恢复内地棉花产业,有利于我国纺织业和棉花产业的长远稳定发展。”马雄风说,“对我们育种人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无论何时都要将棉花科技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人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也能解决穿衣问题!”
宝藏档案
“中棉113”,成功突破早熟、高产、优质难以协同改良的技术瓶颈,实现了产量和品质双增长,填补了低积温冷凉地区棉花品种的空缺,成为超越“澳棉”品质标准的“芯片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