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原创 >

30年,他的生活因“牛”而变

——

2022-04-18 09:25:00

董宝福,1958年出生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新华乡,20多岁便开始当民办教师,一干就是10年。可是民办教师收入低,家里也只有3亩地,生活并不宽裕,于是他就辞职搞养殖。董宝福说,穷则思变。他分析自己家不远处就是大草原,放牧比较方便,还能节省不少草料。爱学习的他,从书上得知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畜牧业发展很好,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他意识到搞养殖业一定比种地强得多。

1991年,董宝福开始养牛,断断续续一直到现在。记者采访他时,他刚从草原放牛回来。他说,自己还养过羊,养羊下羔比较快,5个来月就可以出售,但是钱少,主要还离不开人。养牛也要下牛犊,需要9个半月,虽然时间长一点但卖的钱也多,好处就是草食家畜、抗病强、易管理,市场行情稳。放牧完了,就不用一直盯着,还能干点其他的活。

董宝福说:“我养的全是西门塔尔牛,不像别人的育肥牛长得那么快,他们饲喂各种混合饲料,我们主要放牧或是喂一些苞米、豆饼、草料,这样一来我的牛肉质好,比较安全。”

当然,养殖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比如贷款、疫病、行情等都是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前董宝福也遇到过贷款难问题,买牛到银行贷不到款。他说,那时都是自己想办法解决,不像现在党的政策好,国家鼓励创业,愿意给你资金扶持。还有疾病防疫、品种改良、营养不足等问题,还会从相关的养殖书籍上找答案,有时去请教有经验的养牛人。

董宝福说,近几年猪的行情不稳定,也波及到了牛的价格。当时猪价下跌,一头牛也是随之便宜了两三千元,有些问题是不可预知的。好在牛的行情还算比较稳定,不像猪价忽高忽低,大起大落。

谈及养牛经验,董宝福如数家珍。他说,养牛防疫是关键,防大于治,要做到勤观察,早发现,只要发现牛的状态异常就要及时治疗。比如:O型A型等口蹄疫经常发生,每到春季三四月份和九十月份都要防,因为春秋季最容易出现各种疾病。夏季不要在低洼处放牧,容易感染肝片吸虫病,已经得病的牛冬春一定要驱虫。冬季由于草原上都是枯草,牛吃后一定要饮足温水,因为牛缺水比饥饿更可怕。秋季不冷不热,一定要抓好牛膘,为越冬打下基础,避免夏饱、秋肥、冬瘦、春衰的现象。产牛犊时尤其是冬季要注意保暖,脐带要留四到五公分剪断消毒,同时口鼻黏液要清理干净,如果流入体内会导致其他疾病发生。另外春夏秋冬都要注意牛舍卫生,定期消毒、通风,好的环境更有利于牛的生长。季节交替时,应当做好对抗疾病风险的准备,饲喂时除了放牧以外,补饲也要根据牛的日龄进行科学配比。

董宝福养牛一直采取自繁自养。以前他认为,这样节省了前期买牛成本,也熟悉自家牛的生活习性及饲喂情况,更好养。通过多年养牛经验,他开始琢磨深度育肥模式。就是10个月后再继续饲喂5个月再卖,这样一头牛就可以多赚五六千元,还可以再买一些小牛进行育肥,这样年收入更加可观。董宝福说,以前养牛都是牛犊生下饲喂十来个月,就可以出售,基本上是传统养殖模式,一头牛从几百元到几千元再到如今的上万元都是这样养。牛的品种改良也很重要,原来都是养殖黄牛,现在两头黄牛也不如改良的一头西门塔尔牛值钱。现在机械化养殖相对轻松,村里养牛的人也逐渐增多,从原来的几户增加到几十户,由一户两三头牛增加到一户几十头牛。深度育肥的发展模式是个好路子。在内蒙古,多数养殖户还是以草原放牧为主,牛粪可以直接还田,有利于增加土壤肥力,有利于庄稼生长。

为何董宝福懂得这么多?董宝福说,自己以前当过老师,喜欢读书看报,从中学到了很多养殖知识,可以运用到自己的养牛实践中。

说到制约养殖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时,董宝福说:行情。例如,近几年的猪行情一直不稳定,淘汰了不少养殖户。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创业难,守业更难。价高不能盲目跟风,价低不能草率退出,以这种想法养殖最终是要受损的。

董宝福说,从教师到牛倌他从来没有后悔过。他认为,搞任何养殖防疫关键是要心细、腿勤,善于分析、总结原因,这样才能减少在养殖中发生的不必要的损失,更重要的是要坚持。他养牛以来基本没有出现过损失,而且通过养殖他们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房子特别小,现在全都建成砖瓦结构的大房子;生活也变好了,现在吃喝不愁;牛舍也从原来的十来平方米到现在三百多平方米;从原来的纯粹人工养殖到如今的半自动化养殖,人也轻松了……

对于下一步打算,董宝福信心满满地说,趁着现在牛价格不高,想再多买一下些,要在现在二十多头的基础上还要继续扩大规模,第一步先把牛群扩大到五六十头,把繁殖能力强的牛留下做后期深度育肥,现在着手规划淘汰一批育肥能力弱和健康状况不好的牛群。只有合理规划,科学管理,逐渐走上健康养殖、绿色养殖的发展路子,才能确保肉牛高效安全生产,实现增收致富。

作者:中国畜牧兽医报记者 张林萍

热点排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