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原创 >

返乡创业后资金人才咋解决?用技术带动乡村振兴

——

2022-05-06 12:30:21

“一人打工全家脱贫,两人打工奔小康,三人打工移民进城。”这是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塔城乡十八赛沟村委会主任杨四龙带领村民脱贫攻坚的心得。

让杨四龙惊喜的是,乡村发展好了,外出打工的同时,开始有人选择返乡创业。记者经过数日采访发现,得益于云南的资源禀赋和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外出打工者陆陆续续返乡创业,探索助力第一产业,用技术赋能创业。

技术革新让工人全年有活干

2015年,钟晓雨毅然离开北京,回乡创业。

去哪创业?钟晓雨想到大学期间做的空气污染治理调研,把目光锁定在了自然环境优越的云南玉溪。“新平县的干热河谷气候很适合种甘蔗,而传统的红糖技术也有革新的可行性。”

要解决技术问题、品牌问题,甚至是环保问题,化学专业出身的钟晓雨找到了云南省轻工院,碰撞出技术创新的火花——不用化学添加剂熬制出红糖、通过甘蔗汁冷藏保鲜技术突破季节约束。

钟晓雨收购了技术,在新平县建了糖厂,开辟了红糖生产线,通过技术创新运用为红糖提升附加值,进而促进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他告诉记者,以前工人只有在甘蔗成熟的三四个月时间里在工厂榨糖,现在把甘蔗做成60%左右浓度的甘蔗汁后,冷鲜保存,工人全年都可以制作红糖,减轻了工厂的成本。

“我们要提升甘蔗的附加值,经济效益提升后,甘蔗才有涨价的空间。”钟晓雨说,如今实现技术革新后,生产加工高品质红糖,能够实现助农增收。

研发加工技术带动村民致富

经过4年多的试验、十余次的失败后,铁昆华终于把食用花卉的冻干技术攻克下来,做出了稳定的加工数据,这是他返乡创业最引以为傲的事。

“云花品类里食用花卉目前很少有人做,同时还可借助云南的旅游市场,将花卉转化为旅游品、伴手礼,有潜在的经济价值。”铁昆华在尝试了不同产品后,把精力转向做墨红冻干,把云南特色花卉作为突破口。

一朵玫瑰从开花到凋谢只有7天,如何将其“冻结”的同时,锁住香味和营养成分,又能保证花朵形状尺寸变化不大?铁昆华和农业设备公司交流经验、合作研发烤制花卉的技术,经历了简单烤房、独立烤房、专业烤房、冻干的技术摸索,还购置了200余万元的冻干设备,做出了一套加工标准供同行业的人参考。

铁昆华每天收购加工的鲜花约有480吨,为此他在宣威、弥勒、玉溪、楚雄、寻甸等地设立了收购点,还自营了近120亩土地作为示范田,带动村民种植鲜花。

每到4至10月花期到来时,铁昆华就要忙个不停,早上7点出门,凌晨4点回家,每天要跑300公里往返于各个收购点、基地,工厂也开足马力运转,工人分拣摆盘、出厂打包,用劳动创造幸福。

困境与尝试

“集采的时候资金压力很大,加工旺季每天所有工人的工资要1000元,鲜花收购加工处理的费用要几万元到40多万元不等。”铁昆华坦言,4月份开始资金调配就会开始紧张,有时通过薄利多销筹集资金。铁昆华告诉记者,打铁还需自身硬,不能一味等扶持、奖励、贴息,要把精力放在把产品做好上面。

杨四龙认为,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才培养计划,国家出钱、村委会出钱、企业出钱,村委会全方位帮助农村人口的培训,“企业需要引进一部分人才,同时自己培养一部分人才,两条腿走路。”

而对于钟晓雨来说,由于入驻了云南省青年创业园,自己有了更多的机会和志同道合的创业者沟通想法,不仅创业氛围很浓郁,还能享受园区组织的活动,“园区能敏锐地捕捉到大家的需求,邀请创业者交流分享如何做出价值、践行责任、创造收入等。”钟晓雨说,“园区还成立了乡村振兴协会,协调我们的想法和相关产业的部门沟通,起到桥梁作用,帮助企业获得不一样的通道。”(记者 赵黎浩)

热点排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