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自己还能吃上‘旅游饭’,越吃越香甜!”5月15日,第32个全国助残日,重庆市涪陵区美心红酒小镇景区吃饭公司食堂里,45岁的残疾人胡小红一边推着餐车来回忙活,一边笑呵呵地告诉记者,从美心门业的一名打磨工,到现在的食堂杂工,她已在这里工作10来个年头,尽管有时很累,尤其周末和节假日,简直忙得脚不沾地,心里却是甜滋滋的。
眼下,随着景区世界首个索道环线公园各种索道线贯通运行增加至六条,游客也更多了。在景区“上班”的近百名村民,其中不少是脱贫户、还有5位是残障人士。“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和胡小红一样,他们变得更加忙碌而快乐,“脚下有索道,心中有希望!”他们说。
索道1号线游客中心站
胡小红,45岁 “不碍事,我走得动!”
“张大爷,来吃饭咯,今天有烧白。”
“欢迎光临吃饭公司,用完的餐盘请放在回收处,谢谢!”
胡小红在食堂忙着,她每天的工作除了切菜、配菜、送菜、洗碗、清洁,给养老院的老人们送去餐食,还要同时在两家吃饭公司为游客提供自助餐服务。周末节假日人多的时候,她更是从早忙到晚,加班加点备菜、做清扫,既考验体力,也考验耐心。每当有人关心她的腿,担心她“吃不消”时,她总是笑笑说:“不碍事,我走得动!”
原来,胡小红打从出生起,腿部就有些异常,是“凹型腿”,走路不便,被鉴定为四级残疾。因为身体方面的缘故,找工作一直是胡小红的一块心病。“不好找工作,以前都只能在老家种地。”但是,她没有放弃,一直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
2010年,胡小红终于在老家清水塘村所在的蔺市镇(现蔺市街道)迎来人生第一份工作,成为美心门业工厂的一名打磨工,一干就是好几年。靠着打工挣来的钱,她在蔺市镇买了套房子,距离工作的地方近,走路不到二十分钟。
2018年,随着景区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门业工厂全部搬迁。考虑到胡小红行动不便,景区便安排她在吃饭公司担任食堂杂工的工作,离家近,也方便照顾家。
在景区工作十几年来,胡小红已经得心应手。同事们也都认可她,吃饭公司负责人王丽就说,“胡姐办事很仔细,我们放心!”
说起现在和未来,胡小红笑呵呵的,满脸幸福。“同事们都非常照顾我,工作也不觉得辛苦,生活也越来越好。”她说,两个孩子逐渐长大,自己每月的工资大概三千元,公司还买了五险一金,也有加班工资和补贴,不忙时还可以调休陪伴家人,啥都不用愁了。“现在大女儿已经大学毕业找到了工作,小儿子在读初中,等到我退休的时候,还能领退休工资,一家人未来的生活会更好的。”
索道3号线观云海站
尹雄,53 岁:“ 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2014年,我带着一条残腿和媳妇回到老家,本以为这一辈子就剩贫穷和痛苦,没想到还能过上今天的好生活。”45岁那年,尹雄在外务工伤了腿,成了四级残疾,上有老下有小,家里又正是需要他的时候。回到泡桐村的尹雄思来想去,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开始养羊。生活没有亏待尹雄的努力,尹雄的养羊路逐渐走上正轨,却又遭遇销路难题。
山下的美心红酒小镇景区餐馆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找尹雄买羊,交易很快达成,比他之前打听到的价格要好。打开了销路,老尹很高兴,自此开始了跟美心红酒小镇景区的合作。除了给景区餐馆供货,他还在景区索道3号线观云海站的“乡村振兴集市”中售卖新鲜羊肉,索道引流的游客接踵而至,尹雄的妻子魏天容也从中看到商机,前不久买了个糍粑机,有时间就去集市卖糍粑。周末游客多的时候,一天可以卖上100多元。
现在,他不仅扩大了养殖规模,还雇用了村里的两个人,一个是五保户,一个是残疾人,帮忙放羊、养羊杀羊,带动了两人脱贫致富。“他们来干活,我给他们市场价,绝不亏待他们,我们的日子肯定越来越有盼头。”
索道1号线游客中心站
李君,47岁“‘旅游饭’越吃越香甜!”
47岁的李君,工作的地点是在索道游客中心站附近的旅游食品加工厂。早几年,李君左腿骨受伤,不能外出务工,一直困在家,全家老小靠妻子一人支撑,成了当地的建卡贫困户。
2019年8月,李君看到美心红酒小镇景区在招聘工人,于是和妻子一起应聘,并双双入职。“本以为会面试失败,但公司考虑到我的特殊情况,还是决定优先聘用我。”李君说,自己负责景区旅游产品的生产线,每天工作8小时,每月还有8天休息日,工作强度并不大,他完全能胜任。
“我们现在的‘旅游饭’是越吃越香甜。我们两口子的工资加起来每月有六七千元,还有五险一金,家里的经济压力减轻不少,日子也越过越好。”
据悉,在美心红酒小镇景区,即将建成的全球多元化索道公园,拥有世界首条索道交通环线,全线近10公里,分为9条主线,多条支线,汇集了世界上90%的索道形式。同时,索道环线以游客中心为起点,辐射周边特色乡村,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创业,更为残障人士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创业的平台。
美心红酒小镇相关负责人杨云曦说,今年助残日的主题是“促进残疾人就业,保障残疾人权益”。“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增收”,为残障人士提供岗位,是企业应当承担的责任,景区将持续通过乡村旅游劳务、经营摊点、农产品销售、联合经营等方式,帮助更多残疾人士提供就业岗位与创业空间,帮助他们稳定增收。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