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和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共同编写的《2021年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报告》正式发布,这是自2016年首次发布以来的第六份年度报告。
报告全面总结了2021年全国农民教育培训情况,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系统调查了全国30个省、164个区县、近万名高素质农民发展状况,重点测算了高素质农民发展指数,深入分析了高素质农民发展特点,研究提出了促进高素质农民发展的对策建议。
报告认为,2021年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成效明显。一是高素质农民培育扎实有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实施的“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已覆盖全国农业县(市、区),各地统筹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能力、种养加能手技能培训、农村创新创业者培植、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培育四大重点行动,2020年国家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共培养高素质农民80万人。同时,各地灵活开展科技普及和实用技术培训,努力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中央农广校云上智农、农广在线两个APP高素质农民注册用户近800万人,全国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辐射超4000万人次。二是农民职业教育稳步推进。农业农村部联合教育部继续推进“百万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计划”,全国涉农职业院校通过扩大招生宣传、简化考核方式、优化专业设置、创新培养模式,积极为农民群体提供良好的职业教育机会。全国农广校体系坚持“农学结合、送教下乡、弹性学制”方式,积极探索面向乡村振兴需要的农民职业教育,2020年职业教育招生近4.5万人,毕业4.2万人。
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呈现五个特点。
一是高素质农民发展总体形势持续向好。2021年高素质农民发展指数为0.5100,较2019年和2020年分别增加了5.52%和4.68%。以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时间节点建立理想值,2020年高素质农民发展指数得分为70.43分。高素质农民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并呈现区域性差异。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发展指数领先,西部地区居中,东北地区相对滞后。
二是高素质农民队伍结构逐步改善。高素质农民队伍相对年轻,68.03%高素质农民的年龄集中在36-54岁之间,比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高出20.73个百分点。高素质农民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0.98%,是2019年农村居民家庭户主的3.86倍,是2020年农民工的1.86倍;22.20%的高素质农民正在接受中职、高职、本科等学历教育;92.67%的高素质农民接受了农业生产经营相关培训。高素质农民职业技术水平持续提升,获得农民技术人员职称、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分别为40.13%、18.34%,分别比2019年提高了23.89个百分点、6.76个百分点。高素质农民新生力量充足,一大批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务工返乡人员、退役军人、科技人员、大学生村官等新生力量加入高素质农民队伍,占比达49.49%。
三是高素质农民产业水平不断提升。大部分高素质农民从事传统的种养业,16.67%的高素质农民从事加工业、休闲业、社会化服务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62.32%的高素质农民为规模农业经营农户,平均土地经营面积为172亩,比2019年均有大幅度提高。51.97%的高素质农民实现了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生产。超过50%的高素质农民通过加入合作社或与农业企业建立生产经营关系提升组织化程度。采取节水灌溉、减施化肥或农药、禽畜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和农膜资源化利用的比例分别为27.88%、54.18%、83.33%、91%。24.53%的高素质农民拥有绿色农产品标识。超过60%(59.77%)的高素质农民通过互联网购买农资或销售农产品。
四是高素质农民收入水平持续增加。2020年高素质农民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均纯收入达到3.69万元,相当于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万元)的84%,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万元)的2.15倍。29.72%的高素质农民农业生产经营人均纯收入大于等于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2019年,高素质农民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均纯收入提高了11.82%,涨幅速度高于全国农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6.93%)。
五是高素质农民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71.77%的高素质农民对周边农户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主要是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平均辐射带动17户周边农户,他们以农业技术指导、农产品销售等方式,积极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带动广大农民共同进步。20.86%的高素质农民获得县级及以上荣誉或奖励,17.72%的担任村干部,2.99%的担任县级以上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他们通过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积极为推动乡村有效治理、促进地方农业农村发展作出努力。
报告指出,尽管当前高素质农民发展政策环境良好,但是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亟待加强和改善。农民教育培训的地方重视程度还不够、体系尚不完善、教育培训供给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在有贷款需求的高素质农民中,仍有33.29%的贷款需求不能满足;仅9.44%的高素质农民享受到城镇职工医保,13.63%的享受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仅16%的高素质农民希望子女继续从事农业工作。这些问题与当前尚不完善的土地、产业、户籍、人才制度息息相关,需要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报告建议,今后推进高素质农民队伍建设,要重点关注“政策环境、供给能力、成才通道、共同发展”四个方面。建议,一是各地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从产业发展、收入水平、生活保障、社会尊重等方面加快构建有利于高素质农民发展的政策环境;二是进一步强化规范引领、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巩固基础支撑,采取多种措施提升高素质农民培育供给能力;三是进一步加大高职扩招力度,提升农民职业教育质量,持续为高素质农民提供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有效衔接的一体化人才成长通道;四是进一步强化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地区高素质农民发展制约因素,分类分区、精准施策,缩小地区差异,促进高素质农民共同发展。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见习记者 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