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原创 >

学龄儿童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十分重要

——

2022-05-25 12:37:22

日前,中国营养学会组织编写的《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以下简称新版《指南》)正式发布。新版《指南》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为基础,依据我国学龄儿童的营养与健康状况,以及合理膳食、饮食行为与健康状况关系,对原内容进行扩充,使其更加全面。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新版《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马冠生教授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学龄儿童是指6岁到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在这期间他们生长发育迅速,充足的营养是智力和体格正常发育的物质基础。同时,这也是一个人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从小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十分重要。马冠生特别强调,目前,我国学龄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面临三重挑战,即营养不足、微量营养素不足、超重和肥胖。

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副司长宫国强指出,近年来,我国学龄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仍面临诸多问题:学龄儿童营养不足依然存在,钙、铁、维生素A等微量元素营养素摄入不足还十分常见;超重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增长趋势明显,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低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马冠生表示,儿童营养状况至关重要,如果儿童营养不足,不仅影响大脑智力发育、学习成绩,对体格发育也会产生影响,表现为不能达到应该达到的身高,也会影响成年后的身高和工作能力;如果生命早期以及学龄儿童时期的营养不充足,会对生理和代谢产生影响,大大增加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和癌症的风险。而严重缺乏可以直接引起死亡。

我国学龄儿童营养素养水平较低,营养素养与学龄儿童的膳食营养摄入密切相关。儿童应学习营养相关知识,充分认识合理营养的重要性。同时,儿童要主动参与食物的选择和制作,学会阅读食品标签,与家人一起选购和制作食物,不浪费食物,进行食物合理搭配。此外,家庭和学校要构建健康的食物环境,除了提供平衡膳食外,还应鼓励和支持学龄儿童提高营养素养,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一日三餐是儿童发育重要的物质基础。”马冠生说,儿童应不挑食偏食。过多摄入高糖、高盐、高脂肪食物,会增加患各种慢性病的风险。同时,做到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饮食规律。大量科学研究表明,吃营养充足的早餐可以改善儿童认知能力,对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均有帮助,还可以降低超重和肥胖发生的风险。早餐应至少包括谷薯类、蔬果类、动物类、乳制品及豆制品和坚果类食物中的3类。此外,儿童在外就餐、常吃快餐特别是西式快餐,会增加超重和肥胖发生的风险。

乳制品可以促进学龄儿童的骨骼健康,新版《指南》建议儿童每日摄入300毫升及以上液态奶或相当量的乳制品。水摄入不足会影响儿童认知能力、学习效率和体能,建议每天足量饮水800至1400毫升。儿童足量饮水可以降低含糖饮料和能量的摄入,应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过多摄入含糖饮料会增加学龄儿童患龋齿、肥胖的风险。学龄儿童喝酒,容易引起中毒及肝脏等脏器功能损伤,并导致学习能力下降,甚至产生暴力行为,应禁止饮酒以及含酒精饮料。

增加身体活动可以促进学龄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有助于智力发展,提高学习效率。新版《指南》建议学龄儿童每天应该至少进行60分钟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3次高强度身体活动,3次抗阻力性活动和骨质增强型运动;看视频时间每天不超过2小时,而且越少越好。另外,保证睡眠。

“学龄儿童应定期监测体格发育,保持体重适宜增长。”马冠生表示,我国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率已经接近20%,会增加儿童期及成年期慢性病发生的风险,因此对各种慢性病的防控应该提前到儿童时期。

据悉,1989年,中国营养学会组织编写了第一版《指南》,迄今历经4次修订。新版《指南》新增三个针对学龄儿童的平衡膳食宝塔,分别为6—10岁、11—13岁、14—17岁,适宜不同年龄段儿童营养素的需要量。(孙燕明)

热点排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