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科学研究在国计民生、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技术支撑作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母乳科学研究在国家代表性以及研究深度方面仍存短板。加强母乳组分数据基础资源调查,绘制中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健康状况等维度的母乳组分图谱,是国家有关部门以及母乳科学研究工作者当前的重要发力方向。8月5—7日,由中国营养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联合多家行业协会共同举办,主题为“数据共享、方法共享、科学共享”的第二届中国母乳科学大会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北京召开。大会围绕中国母乳科学研究的目的、内涵、战略以及乳品行业与未来食品发展趋势,提出了方向性指引和重要指导意见。
准确认识母乳喂养的战略意义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母乳喂养对于促进婴儿生长发育、降低母婴患病风险、改善母婴健康状况有着重要意义。国家卫健委妇幼健康司儿童卫生处副处长马力指出,促进母乳喂养不仅是保障母婴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事关千家万户幸福安康的民生事项。
为进一步促进母乳喂养,维护母婴权益,保证实施优化生育政策,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国家卫健委等多部门去年共同制定印发了《母乳喂养促进行动计划(2021—2025年)》,该计划是“十四五”时期促进母乳喂养工作的总抓手和施工图,强调到2025年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母乳喂养促进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支持政策体系、服务网络和场所设施。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表示,中国母乳科学大会让社会各界丰富了对母乳的了解,增进了母乳科学研究领域的沟通,让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母亲对母乳喂养以及孩子发育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了更科学的认识。
母乳喂养既是每位母亲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每个婴儿应享受的权利。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于小千提到,只有准确认识母乳喂养的战略意义,才有可能采取对应的措施,这需要对母乳的方方面面开展更加深入的科学研究,这也是中国母乳科学大会的重要意义所在。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今年5月启动了为期3年的“中国母乳喂养促进项目”,并发布《中国妈妈母乳喂养指导手册》,拟通过创新技术开展多种形式的母乳喂养科普教育,解决母乳不足等干扰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加强母乳喂养支持,构建完善专业的母乳喂养支持服务链,改善母婴健康。
加强母乳替代品的应用研究
近年来,我国营养研究机构与产业界高度重视母乳研究,并取得了长足进步。其中包括解析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人群母乳的特征,并通过营养干预,对机体营养与代谢进行了调控。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任发政表示,相关研究分析促进了我国功能基料与相关婴幼儿食品的开发与产业化,推动了健康中国行动的顺利实施。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出现了进一步转变,这对我国母乳科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指出,虽然婴幼儿的出生率在减少,但社会对婴幼儿的关注度在上升,因此要加大相关科学研究的投入,进一步开发更适合中国宝宝的产品。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执行副会长厉梁秋表示,对婴幼儿来说,母乳是最好的、最有营养的食品,但是没有母乳或者特定情况下不能使用母乳喂养时,就需要有母乳替代品为婴儿成长提供充足安全的营养,婴幼儿配方乳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促进了母乳营养的深入研究,婴配乳粉的营养成分研究向更接近于母乳的方向开展。
婴幼儿配方食品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产品的质量安全既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也是重大的经济社会问题。厉梁秋说,在未来的产品竞争中,真正比拼的是科学性、营养性和安全性,采用母乳研究数据和新的生产技术,使得配方中的原料成分更加贴近母乳,更加有利于婴幼儿吸收和健康成长。原料成分在加工过程中减少损失、减少变质,才是优质的产品。我国婴幼儿配方食品生产企业应充分认识到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不断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增加投入,保障产品的质量安全。
当前,国产婴配乳粉原料大多依赖进口,婴配乳粉的三大营养物质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其中,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直接进口比例均大于70%,解决母乳替代品的国产化问题迫在眉睫。中国健康管理协会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张世平提出,应积极支持科研院所专家加强母乳合法科学研究、母乳替代品国产化等应用研究,希望这样的研究成果能够尽快转化落地。
推进顶层设计和合作攻关
提高婴幼儿健康水平,降低成年后肥胖和慢病风险是母乳研究最根本的目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表示,母乳研究事关下一代,事关祖国的未来,除了要有一个政府级别的中国母乳科学研究计划作为支撑,还要时刻明确和牢记母乳科学研究的目的,包括如何提高母乳喂养率、延长母乳喂养时间、改进母乳质量、推动母乳替代品质量不断提升等。我国母乳科学研究已经起步,鉴于资源有限,需要顶层设计和合作攻关。
2017年7月至2021年6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联合23家单位,承担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我国母乳组分的特需乳制品创制及共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今年3月,科技部农村技术中心组织专家对该项目进行了综合绩效评价考核,并于6月正式下达了验收通过结论。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副所长赖建强对项目进行了总结和成果汇报。
赖建强介绍,经权威专家鉴定,项目整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经过4年的研究和成果转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实现了国产婴配乳粉质量提升。项目成果参加了去年10月在北京举办的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得到了国家科学技术部门的肯定,也为“十四五”期间相关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营养学会也于今年6月1日发布了最近修订完成的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喂养和膳食指南,包括《中国0—6月龄婴儿母乳喂养指南》《中国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中国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以及为帮助推广、应用这些指南而绘制的《中国0—6月龄婴儿母乳喂养关键推荐图示》《中国7—24月龄婴幼儿喂养和膳食宝塔》《中国学龄前儿童平衡膳食宝塔》。
会上,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主任委员、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汪之顼对《中国0—6月龄婴儿母乳喂养指南》进行了解读。一是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坚持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二是生后1小时内开奶,重视尽早吸吮;三是回应式喂养,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四是适当补充维生素D,母乳喂养不需补钙;五是任何动摇母乳喂养的想法和举动,都必须咨询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员,并由他们帮助做出决定;六是定期监测体格指标,保持健康生长。
母乳喂养是人类繁衍过程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担负关乎国家命运与发展的政治意义和历史责任。不可否认,母乳喂养还存在令人不满意的地方,还有需要解决的深层次矛盾,仍需科学研究加以支撑。(编辑 李闯)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食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内容、版权和其他相关问题,请速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