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情 >

一碗面的成名之路 竟有这么多的故事

——

2020-12-22 18:01:15

中国是个标准的吃面大国,全国各个地方都会吃面,比如说南方有葱油面、阳春面,北方有油泼面、炸酱面,湖南湿面、湖北热干面、山西刀削面、新疆的大盘鸡皮带面、西藏青稞面、甘肃兰州雄霸天下牛肉面,还有我们生活里的方便面,中国人也很喜欢找理由让自己吃面,比如过生日的时候吃寿面、结婚的时候吃喜面、生孩子吃福面、送行饺子迎风面,本期邀请中国农业大学的胡小松教授,聊一聊一碗面的成名之路。

主持人:胡老师,古人是什么时候开始吃面的?

胡小松:应该这样说的,考古的发现使我们人类,起码证明面条是中国人发明创造的。在青海民和县的喇家遗址、东方的庞贝古城都发现了面条的痕迹。大概是出现在4300年前,中华民族的黄河流域。中国科学院的考古学家对它进行通过植硅体来看,最后判断面条主要是小米、极少量的黄米,相当稷和粟组成的。我今天也带来了,你们可以尝尝。

主持人:这个味道还可以,给我的感觉就是小米粥熬干了,然后在嘴里面一直嚼的味道。小米是怎么弄成这个形状的呢?

胡小松:我们尽可能的思考4300年前应该是什么样,可能会是什么样,第一点的话肯定是要确认身份,磨粉的话,我们现在磨粉的技术很好了,4300年前磨粉肯定磨不到这么细,但是考古发现它能成型。第二个它劲道不劲道,它是不会太劲道的,要用现在的擀面是擀不出来的,大概率是轧出来的。

主持人:也就是说据您的推测,中国人最早吃的小米面条不是拉出来的,因为它没有弹性,没有筋道的口感,它大概率是轧出来的。为什么小米面就只能轧,但是小麦面就可以做成各种馒头?

胡小松:这个就是面筋的问题。小米面里边的蛋白很低,能够成筋的蛋白和小麦也不太一样。

主持人:胡老师,在我们吸溜小米面条的时候,小麦在干嘛呢?

胡小松:大概在一万多年前,我们的人类在两河流域吃小麦,然后向东传的时候有点难,让喜马拉雅山给挡住了,所以最先是要往西和南传的,也就是向欧洲和地中海流域,埃及也进入吃小麦的时代和大麦的时代,我们要稍稍再晚点。后来大概应该是距今差不多三千年前,周朝前后,我们开始种植小麦了,到了秦汉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大量的种植了。

主持人:历史上的小麦是直接变成面条了吗?

胡小松:还是要有一个过程的,大概是魏晋南北朝以后,真正开始比较大的进入平常百姓家。在唐宋以前,中国没有叫面条这俩字,这个里边的面条是宋以后才出现的,比如像南宋流传到现在,就叫片儿川,其实在唐再往前就叫水饮饼,实际上就是煮饼或糖饼。

典型的水饮饼就是现在的陕西礼泉烙面。陕西礼泉烙面有一种说法,是周武王伐纣时候的军粮,也是后来秦军的军粮,因为这个很好加工,便携。走到哪,架锅、烧汤以后把它丢进去,就可以了。所以我们说面条的祖先是什么?就是饼,放锅里蒸叫馒头,放水里下就是面条,所以叫片儿川。

到现在发展得更清晰了,大家总是说南方人喜欢吃米,北方人喜欢吃面,分的好像特别明显,尤其是北方吃的这种粉食,也都是用水稻加工制品,不管是米粉、米线等等。

主持人:其实米和面是中国现在最重要的两种主粮,它们的区别就是米相对用法还是单一一些,而面真是被中国人玩出花儿来了,各种做法。

胡小松:其实我们的祖先对食材的创新,不管是外来的食材,还是自己的食材,通过对技术的发明创造,真的创造了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各种饮食文化的。今天我还带来了饺子、biangbiang面、炊饼、烧麦、刀削面。

主持人:你们知道biang biang是什么意思吗?因为这个面做的时候需要甩,在案板上biang地一下,所以叫biang biang面。这个名字并不是做面的人起的,相传好像是有一个秀才到店里吃面,店主告诉他,我们这个面叫biang biang面,然后说哪个biang,他说我们没有这个字,这是就是个声儿。人家说好,我来给你写一个字,他就为这个声造了一个这么个字。

胡小松:你看我们从面的制作、磨粉、发酵,做面食还有发酵,还有很多故事。

主持人:对,像饺子的故事也很有意思。这个就是河南医圣张仲景的故事,张仲景虽然是河南南阳人,但是他后来主要是在长沙当太守。冬天的时候很冷,很多人冻伤了,于是他拿羊肉还有一些中药材做馅儿,包成人耳朵的形状。所以我们现在冬至的时候要吃饺子,要不然会冻掉耳朵,这跟中医里面的以形补形大概是一个意思。这桌里面还有一个能够反映出来南北方差异的,就是烧麦,这是南方的吧?

胡小松:应该是捎东西的捎,卖东西的卖。相传在清朝,有一家包子铺,深更半夜来一个将军带了一队人马,饿了,问老板有吃的吗?包子铺主人赶紧去和面,把最后剩下的包子馅往里边一团,赶紧就蒸上了。一吃以后,将军说太好吃了。将军又过了一阵以后,突然又想起那天晚上的捎卖了,然后就回来了说,老板,那天晚上我吃的那个叫什么名字?老板想了半天说,那不是包子,就是随手一捏,赶紧蒸,捎着卖的,所以说那是捎卖的。后来传到南方,南方人民又创新了,说羊肉不好买,怕味儿膻,就改糯米了。所以你在北方还能看到捎卖两字,尤其在内蒙,到了南方都成烧麦这俩字了。

主持人:所以不要小看这一颗小小的烧麦,真的是能够反映出中国南北方很多有趣的生活习性的差异。胡老师,这个刀削面有什么讲究吗?

胡小松:其实刀削面是这样的,在元朝的时期,官兵把中原一带喜欢吃面、做饭的刀给收了,怕造反。刀收了以后怎么办?你切不了面了,古人就弄一小弯头,往锅里刮面,就成了刀削面。这足以说明中原喜欢吃面的程度,创新的能力太强了。

主持人:这次我们基本上把中国人平常最常吃的面食快要一网打尽了,但是还有一个没有说,就是方便面,它在国民餐桌上的消耗量恐怕不比其它面要少。现在最常见的油炸方便面,我听说是日本人发明的,不知道说法对不对?

胡小松:算对的,是1958年前后,一个华裔日本人安藤百福发明的方便面,是为了解决当时二战结束,日本开始往前工业化走,中间就10分钟的休息时间,所以发明的方便面,这样10分钟之内就能吃完。安藤百福中文说得很好,据说他是根据扬州的伊府面发明而来的。安藤百福说,不能小看古人的智慧,他发明方便面,恰恰得益于他能看懂中国的古文。

主持人:今天我们聊了很多面的故事,我突然想说一件小事,在过生日的时候,妈妈都会给孩子煮一碗面,叫拴腿。拴腿的意思就是希望这个孩子能够幸幸福福的长大。其实面不仅仅是拴住了每一个中国人,更是拴住了我们的内心。它其实在我们的心里都是幸福绵长的寓意,这是老祖宗为我们留下的传家宝。(资料来源:大地《大地讲堂》)

热点排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