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和8个粮食规模净调出省区之一,耕地面积大,粮食生产任务重。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贯彻落实农田建设相关政策,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耕地管理。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估、盐碱地改良试点前期调研和方案编制、黑土地保护试点、农田建设相关实施办法制定、“十大行动”方案制定等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自治区农田建设管理工作。
据了解,内蒙古自治区一直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并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全区重大项目考核落实。各盟市和项目旗县都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农田建设领导小组,乡镇村社和各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具体实施农田建设项目。依托“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和化肥减量项目”“绿色高质高效项目”“地膜减量和节水农业专项”“黑土地保护利用”“盐碱地改良”等项目,组织全区12个盟市累计推广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技术29328万亩,实现了全覆盖。全区累计建成耕地质量监测点644个,初步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体系,全面开展调查、采样、试验、分析等工作,及时掌握全区耕地质量现状及演变趋势。
由于内蒙古自治区东西跨度大、冬季寒冷漫长、土壤相对贫瘠,建成高标准农田难度大。因此,在开展项目工程设计和建设时,自治区充分立足本地实际,聚焦主要问题,******程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据介绍,内蒙古自治区聚焦高效节水灌溉,立足产粮缺水矛盾,推广浅埋滴灌、膜下滴灌等技术措施,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通过建设,项目区节水灌溉设施完善,当地农民节水意识提高,精准灌溉、水肥一体等耕作方式得到推广,项目区生态环境整体性好转。
针对自治区耕地总面积大但权属分散的问题,大力实施田块调换整合,为现代农业和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巴彦淖尔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全部实施大破大立,即完全打破农户土地原有杂乱地块界,打破混乱的渠沟路,整个项目区重新规划、重新布局,统一开挖渠沟、统一修整道路、统一植树造林、统一平整土地、统一划分地块,完成整治后重新分配。通辽市以旗县为单位,打破乡村界限,统一对项目地块进行规划,科左中旗规划了100万亩项目区,科尔沁区、奈曼旗等旗县也规划出几万亩到几十万亩的项目区,实现了整镇整村推进项目。通过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农户土地得到整合,新增耕地比例超过2%,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增强,机械化耕作条件进一步优化,可种植作物种类增多,土地流转价格和流转量明显提升。
为解决现行亩均投入相对不足的问题,内蒙古自治区从规划阶段起就坚持因地制宜、问题导向,通过水资源调查、土壤检测、走访群众等方式准确掌握拟建项目区情况,组织农牧部门、设计单位、基层政府、农民代表四方共同找准主要问题,算清效益账,确定建设方案。从已实施完成的高标注农田建设项目看,取得了“五省四减三增两促进”的综合效益。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尤为重要。内蒙古自治区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提升现代农牧业科技和装备支撑能力,推进农牧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持续推进盐碱化耕地改良和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守住耕地红线,为夺取粮食稳定丰收提供保障。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内蒙古自治区将施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挂图作战,编制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作推进流程图,逐一列出工作事项、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由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相关单位和盟市,并抓好督促落实。管好用好建设资金,定期检查农田建设补助资金支出内容和预算执行进度,做好绩效评价和奖优罚劣,积极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完成好高效节水任务,全面总结已实施项目在黄河水澄清滴灌、不覆膜浅埋滴灌等高效节水方面的先进经验,逐步扩大试点面积。继续采取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盐碱化耕地改良有机结合的模式,将轻度盐碱地建设成为高标准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