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情 >

湖北秭归:弘扬求索精神 接力乡村振兴

——

2021-06-15 12:01:28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无论是传说还是史实,纪念楚国大夫屈原已成为中国人过端午的一项文化共识。首先我们就到与屈原的历史有密切关系的几个地方去看看。

湖北秭归是屈原的故里,在这里,人们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贯穿到了乡村振兴当中。这给当地人们生活带去了哪些变化?来看报道。

在秭归县茅坪镇兰陵溪村的一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村民王兴玉一大早就和邻居们从地里割回了艾草,这是她们在这儿过的第三个端午节。虽然和以前的居住地只相差几公里,但是从山里到了省道边居住,生活上方便了不少。

除了生活上的便利,王兴玉最大的变化就是在新家附近的江边种上了脐橙。

湖北秭归县茅坪镇兰陵溪村脱贫户 王兴玉:这一片柑橘树都是我的,大概这里占了三四亩,这全部原来是红薯和苞谷,我们原来对柑橘是不感兴趣,村里干部和组里干部都跟我们协商,我们还是发展柑橘,出路大些。

柑橘是秭归的支柱产业,早在两千多年前,屈原就在这里写下了名篇《橘颂》,他用“后皇嘉树、橘徕服兮”赞颂家乡柑橘是天地间的佳果。那既然是这样,为啥搬迁出来的村民不愿意发展柑橘种植呢?

湖北省秭归县茅坪镇兰陵溪村党总支书记 杜国聘:我们这个柑橘产业由于前期品种不优、品质不好,导致收入特别低。原先老百姓种得都比较少,我们近几年来在品种上选对路,第二在技术上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定时和不定时的对我们这个柑橘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原先老百姓种植的柑橘树一亩地收入也就是几千元钱,现在一亩地基本上能达到近万元的收入。

发展特色乡村产业这不仅是兰陵溪村的求索,也是更多秭归人的求索。如今,常见的艾草也开始在乡村的发展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这种在屈原故里传承了千年的三闾刺绣已经被广泛用在端午香包的制作上,填充上艾叶,就成了独特的非遗产品。

湖北省秭归县三闾刺绣非遗传承人 成为:三闾刺绣的发源地就是在屈原的老家乐平里,它是一辈一辈传承下来,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目前,我们在13个村里面带动了接近1000多名的绣娘,其中有300多名绣娘通过我们这种方式脱贫了。

湖北省秭归县文化馆馆长 梅俊明:求索精神它本身就是一种带有创新型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最终的目的就是想通过习俗的全民普及去传承屈原的爱国主义、诗歌情怀、求索奋进的这么一种精神。

热点排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