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情 >

生态修复与发展如何兼得?来看贵州的探索

——

2021-07-20 18:01:17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在,我国森林覆盖率超过了23%,新增绿化面积全球第一;城市人均公园绿色面积增长到了14.8平方米,城市里推窗见绿已经不再是奢望。

生态修复背后需要的是勇气和智慧。今年1月起,长江流域开启10年禁渔,这对于很多沿江上下游省份来说是修养生态环境、恢复水质的重要窗口期。但自然水体的修复和人类社会发展需求的矛盾要怎么样来解决呢?

贵州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江河网箱养殖基地,养殖面积最高时曾达到了3.3万亩,对水质污染非常的大。两年前,贵州彻底取缔了省内的网箱养殖,实现全流域零网箱、全流域禁止投饵,网箱养殖污染问题得到了彻底的解决。但与此同时,全省渔业却减产了近60%。

不过今年上半年,贵州渔业产量全面恢复,而且业态上也完成了一次升级。修复与发展间的矛盾该如何来解决?我们来看一下贵州的探索。

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贵州兴义的这家冷水鱼养殖基地上演,300斤左右的中华鲟,即将从投入市场。这家建在水库旁的生态养殖基地虽然引用小龙潭水库的水,但并没有破坏生态,并做到了水资源的多重循环利用。

贵州兴义市小龙潭冷水鱼养殖基地经理 张文宪:我们结合山区地形条件,我们养殖系统设计为三个平台,第一个平台用完水以后,进入第二个平台再利用,第二平台用完以后,再进入第三个平台再利用,综合用水节约在2/3以上。

表层水含有的垃圾较少会被抽取到沉淀池进行净化。而底层水由于含有的饲料残渣和粪便较多,将不再进行净化,而是经过简单处理后用于种植灌溉,也因此完成了一个“渔菜果”绿色环保的生态闭环。

像这样生态环保的设施渔业目前正在贵州大力推广,加上湖库自然放养、稻渔综合种养等多种手段,全面推动生态渔业发展,不但有效弥补了网箱养殖被取缔后的水产品产量空缺,满足百姓餐桌上的需求,还走出了一条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热点排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