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政府部门如何培育发展企业品牌,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命题。近年来,江苏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积极谋划品牌发展新路径,以打造高知名度、高美誉度、高忠诚度品牌为重点,深入实施“品牌强农 营销富民”工程,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两只手”作用,优化发展环境,规范品牌评价标准,守住品质底线,探索省级农业品牌赋能新机制,创新农业品牌培育新模式,以区域公用品牌引领企业品牌,“苏”字号农业品牌蓬勃发展。
我们主要是做到了“六个着力”:
第一,狠抓源头管理,着力在品牌质量上打基础。具体从三个方面来说:一是加强质量源头管控。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药减量使用、兽用抗菌药减量行动都有专项工作,每年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都要进行专门的部署,对农药的减量使用和化肥的减量使用都要提出目标,而且分解到相关的市县。二是实施十万规模主体入网监管行动。江苏省现有一个农产品监管平台,全省大概有2800户左右农产品生产的市场主体进入监管平台,计划从今年开始用2—3年的时间,把全省10万户的农产品生产主体都纳入监管平台,基本上把主要的生产单位、生活点全覆盖。做到三个全覆盖:主体的日常巡查全覆盖、产品质量追溯全覆盖、生产经营档案电子化管理全覆盖。三是要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不言而喻,抓质量,要把绿色优质农产品的质量抓上去。目前,江苏省已经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1861万亩,有机农产品的企业达到1776家,产品个数达到3773个,已获批的农产品地理标志137个。
第二,完善评价机制,着力在品牌管理体系上立标准。一是完善省级品牌目录制度。2020年对原来的目录制度进行了升级,同时注册江苏农业品牌的标识版权,已经在国家备案注册。二是建立品牌评价标准。组织了全省,包括省外的一批专家,作为品牌建设的专家库。标准制定、管理规范都有专家参与,这些专家为我们发挥了很多作用。三是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的蔬菜基地、畜牧基地、水产基地,这些项目在全省遍地开花,现在各个地方都把标准化的生产作为基础。
第三,政府积极引导,着力在优化发展环境上做保障。政府在品牌建设上一定要到位。一是明确工作目标。每个阶段、每一年都要明确当年的目标,在2021年省委一号文件上就提出,打造一批“江苏精品”农业品牌、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组织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省市县对品牌建设都设置专项资金,2021年计划新增5000万元农业品牌专项资金,财政厅、财政部门经省政府协调商量。资金还没有最后到位,第一批方案有这个计划,重点支持10个单品类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我们主要是单品类的。三是加强政策研讨,每年都组织相关活动。今年4月组织了一次江苏知名企业品牌发展座谈会,有企业发出了倡议,全省的农业生产和经营主体参与这项活动。
第四,推动银担合作,着力在品牌融资服务上出实招。一是首创品牌贷款。农业企业特别是农产品的生产企业没有固定资产或者低资产,贷款比较难。我们与交通银行、江苏省农担集团签订农业品牌战略合作协议。专门设计了品牌贷,把品牌作为无形资产,相当于抵押品一样,银行给你贷款,农担公司给你担保,企业可以凭品牌拿到贷款。二是扩大普惠贷款。设立了省级普惠金融风险补偿基金“苏农贷”产品。目前每个企业最高可以贷款1000万元,有不少企业从中受惠。三是探索金融服务新模式。与农担公司合作,目前贷款已经达到128.35亿。
第五,搭建传播平台,着力在品牌赋能模式上求创新。江苏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品牌宣传。举办江苏十强区域公用品牌大赛,2020年“苏垦杯”30强企业品牌大赛选出了一批名牌企业。连云港、常州、无锡、南京等市县都在做品牌的宣传推介活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第六,开展精准营销,着力在品牌推广渠道上求拓展。一是重视展会平台。二是拓展网上渠道。去年网上销售达到800多亿元,实现逆势增长。三是聚焦市场,精准营销。我们与江苏广电集团、新华传媒等一些主流媒体进行合作营销,取得了一定效果。
(作者为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