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供应事关广大城乡居民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今年以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坚持把粮食保供稳市摆在突出位置,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加强形势研判分析,统筹推进粮源调度、库存销售、储备轮换、监测预警等重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表示。针对部分品种政策性销售高成交率现象,国家及时灵活调整投放品种、数量和节奏,细化完善交易规则,确保形成有效供给。截至目前,已通过国家粮食交易平台累计销售政策性粮食5000万吨左右,有效满足了企业用粮需求,国内粮食市场始终保持供应充足、运行平稳的良好态势。
据介绍,当前,我国保供稳市的总体形势较好,从主要品种看:
——口粮品种供给充裕。据国家有关部门调查数据,近年来,小麦、稻谷两大口粮品种产量稳步增加,小麦产需平衡略有结余,稻谷年度结余300亿斤左右。小麦、稻谷库存保持较高水平,市场供应完全有保障。
——玉米市场供给增加。今年我国玉米生产、进口、饲用替代“三量同增”。从生产看,各方面均预计玉米产量稳中有增。从进口看,据海关统计数据,1~7月进口玉米及替代品684亿斤,同比增加445亿斤。未来一段时间,还将有相当数量的进口粮食陆续到港。从库存看,企业经营风险意识增强,主动掌握粮源,8月末玉米商品库存同比增加15%。从国际看,全球玉米延续产大于需格局,市场供给宽松。据美国农业部9月份消息,美国玉米产量将为历史第二高,全球玉米产量、库存量同时上调,预计同比分别增长7%、4%,国际市场供应更加稳定。同时,小麦、稻谷饲用消费增加,对玉米形成一定的替代关系。综合分析,国内玉米市场供应总体是有充分保障的。
——国产大豆行情较好。国产大豆蛋白含量高、品质好,主要用于食用,进口大豆主要用于榨油和饲料加工。去年下半年以来,国产大豆走出不同于进口大豆的独立行情,这也是我们一直希望看到的,今年预计仍将延续这一态势。
秦玉云表示,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向好,粮食产能稳步提升,库存保持高位,调控机制持续完善,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在今年粮食丰收的情况下,保供稳市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夯实,下一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全力以赴抓好保供稳市工作,切实提升粮食收储调控和供给保障能力,确保粮食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定、运行平稳。一是强化市场监测预警。密切跟踪粮食市场形势,随时调度和了解掌握收购情况,紧盯重点地区、重点时段和重点环节,适时加大监测的频率和力度。加强分析研判,增强对市场的灵敏度,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二是用好用活政策性库存。坚持分品分时分区施策,认真组织政策性粮食公开竞价销售,根据市场形势和调控需要,灵活安排投放的数量、品种、节奏,适时调整拍卖规则,切实提高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充分发挥储备调节作用。结合市场形势和调控需要,指导各地和有关企业科学把握轮换的时机节奏,强化协同运作,做到同向发力。指导各地用好成品粮油储备,不断增强应急保障能力。四是主动做好信息服务。定期发布收购进度、市场价格等信息,认真做好相关政策措施的宣传解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更好地为广大城乡居民、种粮农民和粮食企业答疑解惑,帮助各类市场主体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活动。在这里,也提醒广大农民朋友和粮食企业,要理性看待市场形势,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合理安排购销活动,不信谣、不传谣,避免盲目跟风,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建议大家按需适量购买,以免在家中存放时间长了,造成品质和口感下降,降低了消费体验。举个例子,按照专业机构的推荐建议,成人每年食用油摄入量10公斤左右比较合适,但是近年来我国人均食用油消费量都在20公斤以上,已经达到推荐量的2倍。这样,既多花了钱,又不利于身体健康。因此,希望大家科学消费、理性消费、节约消费、健康消费。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