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多彩贵州的一张靓丽名片。“绿”是贵州茶叶的本质特征。2022年的第一天,“贵州绿茶”第一采系列活动在普安茶神谷启动,成为又一发出“贵州绿茶”好声音的茶事创新。
刚过去的2021年,全省茶园总面积700万亩,茶叶产量46.99万吨、产值570.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74%、13.32%。其中,绿茶产量占总产量的75.8%。
亮眼的成绩背后是贵州坚定绿茶主战略的决心。近年来,全省茶行业以“贵州绿茶”品牌为引领,持续深耕“三北”市场,实施基地“三大行动”,推动产业链“四化发展”,加速“茶产业+”深度融合,创造了中国茶产业发展的“贵州速度”。贵州茶产业发展迈向新台阶、新高度。
“古”彰显贵州茶的“特”。“别看它们只有2米到9米高,年龄可有600年哩。”大方县果瓦乡农业服务中心的张应福介绍。在果瓦乡蓑衣村,记者看到有14棵古茶树在2019年被挂牌保护。
从唯一一枚距今164万年前的四球茶茶籽化石到分布广泛的65万株古树茶,都一一例证贵州是茶源地的判断。“我们针对古茶树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系统进行资源梳理,建立古茶树种质资源库,为之后茶树繁育方向的选择,为企业产品的开发奠定资源基础。”贵州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郑文佳说。
“早”彰显贵州茶的“好”。在贵州,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这三个好茶黄金法则同时具备。独特的自然环境与地理条件,贵州春季大规模开园时间平均比江浙地区提早半个月。
近日,在普安茶神谷茶园,茶农们已经开始忙碌采摘制备新茶。普安早茶“联盟春”新品的发布壮大了“贵州绿茶”品牌。“这一新品选用了‘乌牛早’品种的一芽一叶为原料。优越的生态环境,优良的茶树品种,精细的采摘标准,精湛的加工技术,让普安早茶达到了名优绿茶的水平。”中国制茶大师牟小玲说。
记者了解到,贵州将在“十四五”时期未,打造早茶基地30万亩,培育一批早茶加工的优质企业,推动形成一个上下游产业链配套、功能协同高效的早茶板块。
作为农业农村部认定的茶叶类全国首个省域农产品地标,“贵州绿茶”不仅指常识上的绿茶类产品,核心是贵州产出的茶叶绿色、干净、有机……
“种生态茶、管干净茶、做干净人”已成为贵州茶农恪守的基本准则。近年来,贵州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从源头发力,实施黔茶品种系列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推广、茶专肥推广,茶叶种植基地建设“三大行动”。
黔茶系列品种逐步由点状向面状辐射。截至去年12月底,“黔茶1号”等新品种新增种植面积达7000亩,黔北和黔西南相关产茶县自发新植“黔湄601”约3万亩。目前黔茶系列品种全省种植总面积突破40万亩。“茶叶质量安全是茶产业的生命线。”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说,我们通过在示范基地示范推广,农民学校开展技术培训,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已在全省43个茶叶主产县全面推广。
如今,贵州大学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茶树生物学省级重点实验室,省农科院省级茶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茶产业科研平台持续运行,成为提升贵州茶科技的助推剂。
1月6日,贵州本土新茶饮品牌译乐鲜茶与贵茶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译乐鲜茶专属茶园在贵茶集团九龙山欧盟标准茶园中揭牌。
近年来,贵州绿茶主战略持续体现,红茶等茶类同步发展。茶食品、茶饮品、茶用品推陈出新,茶产业链条不断延长,茶产业附加值持续提高。目前,“贵州绿茶”等省级重点品牌授权企业1170家,基本实现全省国家级、省级、市县级龙头企业全覆盖。“都匀毛尖”以40.2亿元的品牌价值排名“2021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第12位。
以“贵州绿茶”公共品牌为引领,多品牌集群发展。随着茶叶市场格局的改变,贵州茶区、茶企通过业态创新,走出了一条转型发展之路。
去年,贵州湄潭兰馨茶业有限公司旗下兰馨时尚茶品有限公司与品巷茶业(杭州)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深耕电商渠道,全年完成销售额1亿元,每月保持35%以上的增长率。
贵州习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0吨普安茶搭乘中欧班列直接运抵莫斯科沃尔西诺站,由“贵州省(俄罗斯)农产品营销服务公共平台”分送到俄罗斯2000多家超市上架销售。
走出去,引进来,茶文旅融合成为挖掘和发展贵州茶文化的重要载体,丰富了“贵州绿茶”内涵。雷山12道“迎宾茶”敬八方来客,嘎歌古巷茶文旅融合一条街成为西江千户苗寨一道靓丽风景线,酒店等地处处可见“贵州绿茶”。
“贵州绿茶”活起来、统起来。如今,贵州以“贵州绿茶”为引领,构建“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区域主要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的品牌体系,形成更具贵州特色、贵州风格、贵州气度的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金忠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