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云花”傲群芳。
凭借着独特的气候资源优势和40年的发展积淀,云南花卉产业在国内已是首屈一指,正在迈步世界一流。从多年前的“小散乱”到如今的科学布局规划、高标准生产设施、智能大数据平台、完善的物流体系一应俱全……云南花卉产业完成蜕变,开启呈现集群式发展路径。
2020年,云南花卉产业成功入选全国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吹响了强弱项、补短板,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国内最优、世界一流的花卉产业集群的号角。
一年多来,云南省先后为花卉产业集群建设县(区)投入1.5亿元扶持资金,为产业集群区域内8家花卉龙头企业兑现1580万元奖励资金。各县(区)将花卉龙头企业作为集群建设项目的实施主体,加大扶持力度,发挥好联农带农效应。
一年多来,云南省农业农村部门紧紧围绕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主线,抓实品种、品质、品牌三个核心环节,在生产端、加工端、市场端发力,推动云南花卉产业集群建设买上了新的台阶。
2021年,云南鲜切花产量预计超过160亿枝,综合产值达到1034.27亿元,销售覆盖全国,并出口至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东南亚等40个国家和地区。产业集群效应正在逐步释放。
种业端:补齐短板 中西合璧
云南花卉产业要真正跻身世界一流行列,补齐产业短板首要的任务就是种业。
花卉种子和种苗对产业的重要性,这些年一直从事非洲菊种植的云南红河创森农业负责人曹喜民感受深刻。他对记者说:“种子和种苗是花卉的核心资源,没有核心资源,你永远只能处在产业链的低端。不瞒你说,我们每出售一支非洲菊都要给荷兰企业交纳相应的专利费。”
不少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云南花卉产业应该加快突破瓶颈,补齐种业短板,加强自主研发创新,逐步降低对种子、种苗的进口依赖度。云南省花卉产业联合会会长曹荣根表示,云南花卉产业在新品种研发、运用和转化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极大限制了云南花卉产业发展广度与深度。
那么,该如何补齐短板呢?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绿色食品处副处长张昉认为,通过推进产业集群建设,依托科研单位的技术优势,云南花卉产业在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新品种引进推广、自主新品种选育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品种研发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相关数据显示,到2021年,云南获得授权的自主培育新品种已近500个,引进推广新品种800余个,自主培育和引进推广数量居全国第一。其中,月季、菊花、绣球新品种受到市场青睐,部分已在欧盟注册、推广,实现了花卉新品种由输入向输出的历史性突破。
曹荣根说:“要补齐花卉种业的短板,坚持自主知识产权品种选育与引入国外新品种两条腿走路。在全球创新推行‘新品种引进及品种保护合作’模式,把全球育种商、企业、种植者链接起来,解决长期存在的育种商新品种的专利保护和专利费高的问题,让国际最新、最好的品种不断进入我省,也使国内育种商实现利益更大化。”
生产端:培育主体 守好品质
品质是鲜切花产业的硬核。解决品质的问题,必须做好生产端的文章。在生产端,不论是优良的设施设备,还是先进的种植栽培技术,抑或是科学的生产管理方式,守好品质的出路都要立足并聚焦在生产主体上。
在昆明晋宁、楚雄禄丰、红河开远、玉溪红塔等县区,云南省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导企业、合作社、农户向新兴产区发展,通过提升经营主体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绿色化、市场化水平,让生产主体生产能力强起来,技术水平提起来,辐射带动广起来。
目前,云南花卉产业集群建设县域内拥有省级以上花卉龙头企业12家,占全省花卉龙头企业的33%;拥有花农合作社46个,其中省级以上示范社7个,家庭农场34户,带动农户6.9万户。一年多来,云南花卉产业集群生产主体从规模到水平都有了显著提升。
在推进产业集群建设中,云南依托生产主体的力量,推动全省鲜切花无土栽培高标准设施栽培面积达到1万亩以上,大力推进花卉无土栽培绿色高效种植技术集成示范,制定了鲜切花无土栽培技术规程,同时开展花卉新品种引进、选育和示范推广,建设标准化采后处理分中心,有效地促进了鲜切花品质提升。
连日来,昆明市晋宁昆阳张良花卉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良一直忙得停不下来。年前合作社新建近40亩鲜切花生产基地已经开始投入生产。
张良告诉记者,有了高标准的设施,配上先进的全基质栽培技术,不仅实现了产量的增长,而且鲜切花品质也得到大幅度提升,单位面积AB级花占比可以达到50%。这几年,合作社采用全基质种植的花卉面积已近200亩。
在云南花卉产业集群建设的县(区),像晋宁昆阳张良花卉专业合作社一样的还有不少。
市场端:建强平台 锻造品牌
任何一个产品的生命力,关键在于市场,鲜切花亦不例外。
16万平方米的交易场馆内设有两个拍卖大厅、 12口交易大钟、900个交易席位;拥有2.5万个花卉生产者(供货商)会员和3100多个产地批发商(购买商)会员……这就是亚洲交易规模最大的花卉拍卖市场——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
每到开拍时间,拍卖大厅内定会座无虚席,大屏幕上不断跳动的花卉名称和价格以及坐席间响不停的键盘敲击声,构成了整个交易中心最美的景致。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拍卖部副部长倪文涛,拍卖团队会对当天的成交量、成交价格等数据进行分析,预测第二天的行情,然后提供给供应商和采购商。
一头连着云南成千上万的花农,一头连着全国各地的采购、经销商,如今,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已经成为云南花卉产业发展洞察市场的一扇窗,引领行业的主力军,锻造品牌的大舞台。目前,其鲜花交易日均规模300-350万枝/日,最高峰已突破800万枝/日。
云南花卉产业集群建设在补齐短板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做强长板。一年多来,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基于线下拍卖基础,已着手拓展线上交易及远程拍卖。此外,“数字云花”平台及“云花”电商交易平台建设正在加快推进,未来,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实现产业的互联互通。
了解了市场需求与方向,要占领市场,既要产品过硬的品质,还要注重发挥品牌的作用。
2018年起,云南省连续4年高规格开展“10大名品”评选表彰,诞生了如虹华园艺、丰岛、方德波尔格、英茂、杨月季、林奇、云秀等一批“十大名花”,推动“云花”品牌影响力快速提升,进而促进了云南花卉产品品牌价值和议价能力的提升,直接带动产销量大幅增长。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郜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