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风拂面,春意融融。渭南市合阳县路井镇新民社区的麦田里,麦苗长势正旺,田间绿油油一片,两台深松旋耕整地机正在地里有序劳作,一派和谐的乡村春景图。
新民社区居民只要缴纳一定的生产托管费用,就能请来专业团队上门服务。
“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托管,把土地交给第三方服务组织来管理,群众只需坐等收成!”新民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山峰说,“经过测算,这种方式比原先种地成本更低、收成更多。”
农业生产托管好处多
所谓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指“农户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条件下,将农业生产中的耕、种、管、收等作业环节,全程或半程以上委托给实力较强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管理,交一定的托管费用,由服务组织完成土地的耕作与播种,收获归农户所有。”合阳县农村合作经济工作站站长马宏涛介绍,群众可寻求能提供有效稳定托管服务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服务主体进行农业生产托管。
“换句话说,农民可以选择实力强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托管土地,购买服务,成为甲方。”马宏涛说。
生产托管,对农民有啥好处?这一问题,李山峰认真琢磨过。
“农业生产服务托管一亩地服务费用为200元,其中国家补贴50元、村上支付150元。倘若自己雇人干农活,一亩地劳务成本220元。对比之下,托管服务省心又省钱。”李山峰说,“托管后,专业合作社干活效率高,粮食收成和种粮效益明显变好。村里一亩地平均增收300多元,一料玉米净利润达400元左右。”
“不仅如此,没托管前,需要农机、农资了,都是各家各户自己找,价格高且不稳定。托管后,由合作社集中采购,价格更实惠。”李山峰说。
新民社区共有8600亩土地,从2021年春玉米育种时开展托管服务,目前托管了1430亩玉米和1900亩小麦。
“服务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组织形式在促进村集体收益增长的同时,也让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新民社区居民刘永江家里的16亩地全部通过村集体交由合阳县鑫侬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托管,不用操心收成、效益,腾出手的他在合作社务工,主要负责组织人员进行浇地、打药等,每月增收4000多元。
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来做
与新民社区合作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是鑫侬农机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此前是合阳县体量最大的提供土地深松服务的合作社,随后拓展业务,转型做农业社会化服务。
“我们主要为路井镇孟庄社区、西王社区、新民社区、雷庄社区与和家庄镇三合社区提供服务。”鑫侬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谭宏俊介绍,目前合作社有农机手50多名,其中职业农民占到一半以上,有大型拖拉机、农具等200余台(套),2020年转型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50多台农机参与托管服务。
如今,像鑫侬农机专业合作社这样的农业组织越来越多。
“这台‘雄风’旋耕机正在黑池镇南社村作业,目前作业里程为5.51公里。”合阳一心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一楼大厅里,有一面巨大的电子屏,工作人员说,通过“合阳县农机调度平台”可以实时查看农机分布和作业轨迹。
合阳一心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张磊告诉记者:“我们与农户签订服务合同,明确作业内容、作业面积、作业价格和双方权利义务,按照合同约定条款,进行各环节服务。”
为了做优服务,联合社还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教授组成专家团进行技术指导,同时邀请县农技中心、县农机化发展中心推广站等单位工作人员组成“乡村振兴指导员”,评选星级服务站长、星级农机手,有效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提质增效。
托管成效有保障
如今,农村存在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土地撂荒的现象,“空心化”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对于土地面积少的家庭,外出务工群众认为“为了回来种地,两头奔波划不来”;一些小田块居多的地方,大型机械进不去,仅靠村民自己的力量不好种;留在家里的老人、小孩种不了地……
“通过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把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干起来不划算的生产环节集中起来,统一委托给服务主体去完成,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组织形式等现代生产要素有效导入农业,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农村部总畜牧师、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司长张天佐在一次会议中指出。
要解决“谁来种地”问题,就要加快培育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主体。“通过专业服务公司骨干带动,实施农民合作社提质、家庭农场升级、社会化服务组织孵育,多方面培育服务主体,实现优势互补。”马宏涛说。
合阳县农业农村部门自2015年开始探索推行农业社会化服务托管模式——“保姆式”托管、“菜单式”服务、“全段式”监测、“项目式”考核,先后实施土地“耕、种、管、收”全流程托管15万余亩。
合阳县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在生产过程中,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深松犁地、旋地整地、施肥播种、化除喷防、收割收获、秸秆还田、收购仓储等全流程服务。对于苹果、樱桃等经济作物,在生产过程中,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旋地、施肥、除草、打药、还田(枝条粉碎)等服务。
托管后,服务是否有保障?马宏涛介绍,合阳县在全省率先制定了托管小麦、玉米服务标准,对作业模式、农机选用、价格、质量等制定了8项26条标准化清单。农业农村部门也会定期跟踪督察、暗访问效。此外,通过安装监测设备、平台数据“云上共享”,实现作业轨迹、耕作质量、服务效果全程实时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