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春日的海南阳光明媚,暖风习习,不久前,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海南绿色循环农业发展项目总结会在三亚举办。
随着气候变化、土壤退化、地下水污染等诸多挑战加剧,传统农业向绿色循环农业的转变越来越重要和紧迫。FAO海南基于畜牧—沼气(蚯蚓)—作物模式的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技术援助项目于2020年在三亚启动,执行期为2年。项目旨在突破传统的单一种植模式的局限,以达成资源低消耗、污染物低排放以及资源高效利用的目标。
“这个项目除了节约效率、成本、资源和促进农民增收等优点外,还非常环保。项目克服了疫情影响,30多名本地农业技术人员受训,掌握了蚯蚓养殖及蚯蚓粪肥和沼液使用的技术。450名来自海南各市县的农民,先后从‘田间学校’毕业。”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文康农说,“这项技术最大程度上利用了农业废弃物,未来在绿色农业、循环农业等方面前景广阔。我们需要扩大项目实施范围,确保更多农民受益。最令人欣喜的是,项目基于畜牧—沼气(蚯蚓)—作物模式的相关技术可复制、可延续,海南可以与其他地区或国家建立伙伴关系,分享绿色循环农业方面的综合技术。”
生物处理技术助力循环农业发展
在生态循环农业标准制订和相应技术体系上,联合国粮农组织经验丰富,通过合作援助,旨在帮助海南省确定并开发出一系列适合推广的生态循环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标准体系。
联合国粮农组织为海南绿色循环农业发展项目提供了21万美元的无偿技术援助。为确保项目实施效果,海南省农业农村厅2020年、2021年分别安排30万元人民币专项资金,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投入33万元人民币用于硬件设施建设。
“我们以沼气工程和蚯蚓生物处理技术为纽带,在三亚市崖州北岭黑山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技术示范,将蚯蚓处理畜禽废弃物和畜禽粪污沼液应用于芒果等种植,形成一整套关键技术和方法。”海南绿色循环农业发展项目负责人刘怡介绍,项目实施期间,示范区内沼液沼渣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化肥用量降低30%以上,并且大大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区内生产的芒果品质有显著提高。
“项目把养殖业、农业农村能源建设、种植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沼渣沼液养分管理技术规范,并通过参与式培训的模式普及到农户,以达成资源低消耗、污染物低排放以及资源高效利用的目标,实现农业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海南省农业对外交流合作中心主任周泽雄说。
海南自然资源禀赋独特,拥有中国近一半的热带土地,空气、水、环境质量一流,由于特殊的地理及气候优势,生态循环农业是海南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突出亮点。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的实施有效提升了海南畜禽粪污的转化利用水平,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能源和肥源多级利用,形成了一整套生态循环农业规范,并通过‘农民田间学校’的模式普及到了农户,不仅提升了农民、农业企业和政府管理者的安全生产能力,还引导大家在理念和行为方式上实现了变革,成为FAO全球经验在中国运用的又一鲜活范例。”
“田间学校”帮助更多海南农民树立绿色观念
通过“农民田间学校”方式推广“畜牧—沼气(蚯蚓)—作物”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是海南绿色循环农业发展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之一。2021年10-11月,项目组通过举办“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培训班,培训辅导员30人。之后由辅导员、培训专家和项目组主要成员分组负责,在海口、三亚、东方、文昌四地举办15间“农民田间学校”,分6次培训农民450人。
培训班全程采用参与式教育方法,室内培训与田间实习相结合,培训内容涵盖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和技术、热带果树和蔬菜施肥技术、农田生态系统分析、蚯蚓养殖和蚯蚓粪利用技术、沼气生产和沼渣沼液利用技术等。培训期间陆续编写绿色循环农业发展项目技术手册和“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指南,印发技术资料1000余份,辐射周边农民1000余人次。
作为“农民田间学校”的一名辅导员,授课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令学员杨取学受益良多。“无论是理论知识积累还是培训技巧、组织策划方案,我都感觉豁然开朗,许多问题从理论上找到了依据,对原来在培训工作中觉得不好解决的棘手问题也找到了切入点。”他说,“培训不仅让我了解更多农业生态循环系统理论知识和实践体验,更让我开阔视野、解放思想,我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海南更多农民弄明白什么是农业生态循环系统、什么是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如何保护好海南的绿水青山和蓝天白云、如何保护好生物多样化,为子孙后代繁衍生息创造美好的生存空间,让农民具有健全的‘绿色循环农业发展观念’。”学员马思远则学到了科学的施肥方法,他说,“培训有效提升了我们的理论,转变了我们的观念,增强了我们的责任,现在我对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充满信心。”
学员刘一磊是文昌市重兴镇文魁村的重兴斑兰共享农庄负责人,他认为绿色循环农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农庄推行产业融合发展,多元化实现乡村振兴,通过斑兰林下经济带动当地村民增收,也在不断探索如何通过产业提升达到更好的效益。”培训后,刘一磊在农庄发动农户开展绿色循环农业,他说,“通过培训学习,明白了绿色循环农业的意义,在更多斑兰订单农业上采用绿色循环生产。斑兰地里减少了复合肥的施放量,并进行沼渣、沼液及有机肥对比实验,发现施用沼液、有机原料斑兰生长比以前更加旺盛,且叶片呈鲜绿色。加工厂提取原材料后,发现斑兰叶所含有亚油酸、角鲨烯等营养成分增幅明显,在为农户带来种植增产效益的同时,斑兰营养含量增加也增强了市场客户的合作信心,带来了更多新的种植订单。未来我们将在农庄进行更多绿色循环农业实验,探索有利于作物、有益于农民的乡村振兴模式,并将农庄作为绿色循环农业的交流基地与更多人进行学习分享。”
携手FAO铺就海南农业最靓底色
“海南有80%的土地在农村、60%的户籍人口是农民、20%的GDP来自农业,海南的农业农村事业大有可为。”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黄正恩表示,项目实施的总结为海南建设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省增添元素、丰富了内容,今后将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促进农业绿色转型,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让绿色成为农业最靓的底色。
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技术合作项目负责人回顾,“自1978年开始,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华实施了几百个无偿技术援助项目,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技术和智力援助支持,为中国农业增产、科技进步、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发展蒙上了阴影,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面临更大挑战。“中国农业农村部愿加强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深入合作,共同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和减贫事业贡献力量,也希望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华实施更多的技术合作项目,继续助力中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相关负责人说。
文康农谈到,过去几十年,在中国农业农村部的直接支持下,联合国粮农组织与海南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农业技术合作。从“安全高产冬季蔬菜”到“绿色循环农业探索”,从“可持续农业发展”到“可持续林业管理”,从国内项目到南南合作和三角合作,联合国粮农组织与海南的携手合作不仅涉及各部门,而且超越国界。
结缘农业,友谊之手紧紧相握。文康农表示,海南自贸港发展的大背景将为双方合作增添良好动力,联合国粮农组织期待进一步深化与海南的合作,共同推动中国和世界热带农业发展。